經常會看到這樣的情況,有些孩子小學的時候成績一直很好,在班級都是名列前茅,但是到了初中之后,成績孩子不斷的下滑,讓很多家長和孩子都不解,這是為什么呢?
初中生成績下滑的原因:
1、缺乏對學習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很多時候學習興趣是一個非常重要事情,在小學生的時候可能學習比較簡單,學生們可能在成績上不會有太大的差別。但是,上了初中之后就不一樣了,隨著學習的深入,學生們之間的差距就會被拉開,學生們如果在學習上缺乏興趣,那么學習成績就會下降。
2、知識點的數量增加。
成為一名初中生,大家站在了新的起點上。拿到初中階段的教材,同學們會發現,課本明顯變得厚實了。事實上,初中三年所學的內容,將會進一步增加。初中生所掌握的知識點,也迎來前所未有的多,尤其物理與化學兩門課程的增加,會讓許多學生手忙腳亂。
3、學習習慣不好。
小學的時候,孩子課業壓力小,語文、數學外加英語不外乎三門主科。然而這個時候就有孩子雖然學習成績尚可,但是寫作業就居然要寫到8-9點多。寫作業不專心、開始寫作業前拖拉、不懂得在學校課間休息的零碎時間學習,是很多小學生的問題。
到了初中,原來的兩、三門主科一下變成五、六門主科,許多從未學過的新學科同時出現,一旦不能及時消化,就會引發雪崩式的崩塌。很多中學生寫作業到半夜一兩點,出現偏科的現象,就是因為學習習慣的不良,沒有合理的時間管理分配,甚至導致某些科目“沒有時間”學,形成學習困境。
4、沒有好的學習方法。
初中是學生們掌握學習方法的重要階段,在這一階段,學生在學習上是都要掌握自己的學習方法才行,沒有方法的學習成績是很難有提升。
可能小學的時候大家的學習內容都簡單,在學習上不用什么學習方法,但是,初中就不一樣了,這個時候沒有好的學習方法肯定在學習成績上就會下降。
5、遇到青春期的困惑。
人生,會有不同的階段。對于一名學生來說,大家每經歷一次青春期,都會迎來認知上的提高,也會獲得更多成長的機會。但是,同時大家也會遇到很多的困惑。比如說:身體的變化,閱歷與認知上的差距等。都會讓初中生變得困惑。如果這些困惑,不能得到很好的解決,將會影響同學們學習的熱情,繼而讓大家出現成績下降的現象。
初中生成績下滑怎么辦?
1、充分利用課堂時間
學習成績好的學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在課堂上充分利用時間,這也意味著在課后少花些功夫。課堂上要及時配合老師,做好筆記來幫助自己記住老師講授的內容,尤其重要的是要積極地獨立思考,跟得上老師的思維。
2、學會整合知識點
把需要學習的信息、掌握的知識分類,做成思維導圖或知識點卡片,會讓你的大腦、思維條理清醒,方便記憶、溫習、掌握。同時,要學會把新知識和已學知識聯系起來,不斷糅合、完善你的知識體系。這樣能夠促進理解,加深記憶。
3、強化孩子時間觀念,幫孩子改掉不良習慣
在初中,孩子做事“慢”,學習“拖拉”多是孩子的惰性心在作祟。改變這種惰性的最佳方法就是強化孩子的時間觀念。家長給孩子做好清晰地作息時間表,堅持執行,讓孩子養成習慣。制定時間表時,家長一定要和孩子做好充分的溝通,充分尊重孩子的建議,結合適當的鼓勵激勵孩子保持好習慣的養成。
4、幫孩子尋找適合孩子的高效學習方法
孩子在小學的時候,每位家長都是孩子的全能老師。孩子學不會的,家長可以手把手地教,孩子升入初中后就不一樣了。
一是家長的水平有限,二是干預孩子學習太多,孩子的依賴性改不掉,對孩子的長遠發展也很不利。家長最好的做法是:不要再過多的參與孩子的學習,但要做好必要的提醒、和關注。在學習方向上給予孩子指導,教孩子學習方法,這樣才是對孩子的正確陪伴。
5、合理用腦
所謂合理,一是要交替復習不同性質的課程,如文理交叉,歷史與地理交叉,這可使大腦皮層的不同部位輪流興奮與抑制,有利于記憶能力的增強與開發;二是在最佳時間識記,一般應安排在早晨、晚上臨睡前,具體根據自己的記憶高峰期來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