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初一之后,數學這門功課就成為大部分學生所吐槽的課程,初中的課程難度相比較小學來說有所上升,對于剛進入初中的同學而言一下子找不到合適的方法,學習起來就顯得非常吃力,尤其是基礎比較薄弱的同學,更是跟不上老師的步伐,以至于考試成績出現明顯的落差,那么,初一數學如何提高?
初一數學如何提高?
一、分析失分原因,對癥下藥
初中數學要提分,首先要分析失分的原因。先把所有考試試卷作一次失分歸類統計,看看主要失分點在哪里。比如說,是計算容易出錯,還是知識有盲點,還是對題目的意思理解出現偏差等。找到原因后,針對性訓練,就能提高成績。比如計算容易出錯導致失分,那就專門訓練一段時間再計算;如果知識有盲點,那就得多復習,多看筆記,把每個知識點記熟;如果對題目的意思理解出現偏差,就要多找些類似的題目,總結規律。
二、認真學習教材基礎知識
數學這門學科特別強調基礎,如果基礎不牢,萬丈高樓都有傾覆的風險。很多同學不注重教材內容的學習,認為教材過于簡單,遠不如習題冊上內容有難度,殊不知,所有的題目都是由教材講授的基本題型進行合理變形而產生的,只有抓住教材這個根本,才能“萬變不離其宗”。在學習教材時,我們不需要死死盯住教材看上好多遍,而是要將教材中的所有例題,習題都認真做一遍,并做到所有題目不留疑問。
三、認真聽課-復習-作業-預習
聽課要聽、寫、練、思考結合一起,并做好筆記,尤其是老師講的例題,一定要做好筆記并課后復習。筆記、測驗、錯題需要定期的反思和總結。講新課前一定提前預習,把不理解的內容勾選出來,上課時候認真聽。
四、突出重點知識強化訓練
在初中階段一個顯著的變化就是,幾何內容加大,幾何題難度加深。雖然在初一階段幾何題目的難度還沒有提升到一個相當的高度(在初二和初三階段,幾何題目的難度決定了整張試卷的難度),但是,與小學階段相比,變化還是相當明顯的。我們要提前布局幾何知識的學習,進行專項題型的訓練,以提升學生的圖形感覺。這里需要注意的是,幾何學是一門相當講究邏輯性的學科,所有的結論都是需要通過一些基本假設或者基本條件,通過基本原理逐步推導而成的,因此,在學習幾何學的時候,一定要訓練學生形成對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深刻理解,要對所有環節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決定不能一知半解,否則受害的是學生自身。
五、增加拓展或者培優練習
拓展或者培優練習要根據個人的情況而定,每個人掌握的程度不一樣,所以選擇的習題就會不一樣。選擇什么樣的習題最好是跟老師溝通一下,這樣有目的性的選擇比自己盲目的去做效果好很多。這類題比較難,所以不能忘記整理方法和思路,并且常復習。
初一數學學習方法:
一、養成認真“聽”的習慣
為了教和學的同步,教師應要求學生在課堂上集中思考,專心聽老師講課,認真聽同學發言,抓住重點、難點、疑點聽,邊聽邊思考,對中、高年級學生提倡邊聽邊做聽課筆記。
二、養成積極“想”的習慣
積極思考老師和同學提出的問題,使自己始終置身于教學活動之中,這是提高學習質量和效率的重要保證。學生思考、回答問題一般要求達到:有根據、有條理、符合邏輯。隨著年齡的增長及思維能力的提高,思考問題時應逐步滲透聯想、假設、轉化等數學思想,不斷提高思考問題的質量和速度。
三、養成仔細“審”的習慣
審題能力是學生多種能力的綜合表現。教師應要求學生仔細閱讀教材內容,學會抓住字眼,正確理解內容,對提示語、旁白、公式、法則、定律、圖示等關鍵性內容更要認真推敲、反復琢磨,準確把握每個知識點的內涵與外延。建議教師們經常進行“一字之差義差萬”的專項訓練,不斷增強學生思維的深刻性和批判性。把基礎定義和概念吃準,理解透徹,多為幾個為什么?這個定義為什么要這么下?這個公式是怎么推導出來的?這個定理是怎么證明出來的?這些知識點是怎么連貫起來的?只要你把這些內容,徹底的搞懂,爛熟于心,根本就不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