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上了初中后成績下滑很多,這種時候千萬不要一味的責怪孩子,多和他們溝通溝通,問清楚原因。因為小學和初中差別是很大的,不一定小學好,初中一樣好,再加上又是重新陌生的環境,適應能力的問題也要考慮,所以這個時候千萬不要一味責怪,了解清楚之后,再幫助孩子提高成績。
孩子到初中成績下降怎么辦?
1、認真做好課前課前預習
很多家長和學生都希望了解一下,初中學習注意事項有哪些呢?初中生的課程相比小學來說,難度提高了很多,如果大家在腦海里沒有將各種知識點在課前后銜接起來,而只在上課的時候聽講,往往學習效果不太好。學生可以在每天晚上提前對第二天所學的課本知識進行預習,在課堂上要做到有針對性的來聽課,這樣才能將效率提升。
2、充分利用課堂時間
學習成績好的學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在課堂上充分利用時間,這也意味著在課后少花些功夫。課堂上要及時配合老師,做好筆記來幫助自己記住老師講授的內容,尤其重要的是要積極地獨立思考,跟得上老師的思維。
3、注重掌握學習方法和技巧
好多方法其實不僅僅是適用于初中,有些甚至可以從小學的時候開始,家長們就可以教孩子去慢慢養成這一習慣。比如可以讓孩子專門準備一個本子,專門用來整理做錯的題目,不管是平時的作業,還是試卷上的內容,都要進行記錄。而且不僅僅是記好就可以,平時也要反復進行練習和鞏固。語文英語這兩門課主要就是讀和背,而一般來講孩子記憶能力較強的時間就是早上,所以這一段時間一定要利用起來對需要背誦的課文進行重點記憶,這都是很有效的學習方法。
4、合理分配時間
對于學習時間的安排,一定要科學合理,優勢科目保持住,但是不要把所有的時間都用在優勢科目上,應該把更多的時間用在弱勢科目上,這樣才能把偏科的補上來。偏科的內容可以多學習,多做練習,不懂得多問老師和同學,只要堅持下去,成績自然會提高的。
5、教會孩子自我調節
注意教孩子掌握自我控制的心理訓練方法,成績不理想時,不要灰心喪氣,妄自菲薄,成績優異時,不要沾沾自喜,妄自尊大。正確調節著急的心理狀態,客觀地看待分數的高低,使他們真正認識到分數的高低并不能衡量一個人能力的高低,相信通過自己不懈努力,就一定取得好成績。從而形成了自我矯正的內驅力,進而很快轉化為自我提高的行為,達到了令人滿意的效果。
孩子到初中成績下降的原因:
1、科目增多。
小學階段主要是語數外三門,而到了初一會增加歷史、政治、地理、生物,初二增加物理,初三增加化學。
2、學習壓力變大。
因為科目比較多,所以無論在校時間還是課下作業都會比小學多,學習任務的加重會讓孩子感受到一些壓力。
3、老師講課速度快,跟不上。
老師講解的速度會比小學快,不再進行多次的重復,而是注重孩子能力的培養。因為教學內容的增加,導致老師講課的速度也會相應加快,知識不再是碎片化的呈現,而是形成了知識體系,很多孩子開始會感到有些吃力。
4、競爭壓力大。
很多小學階段的尖子生到了初中以后,發現自己的優勢凸顯不出來,因為到了初中,各小學的學生匯到了一起,其中不乏很多學習上的優等生,這時孩子感覺競爭壓力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