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的學習方式跟小學完全不一樣,家長教育孩子的方式也應該適當改變,尤其是面對厭學的孩子,更應該著重開導,而不是對孩子有無盡的指責和高標準的要求。當孩子在生活中感到家長的關愛,那孩子的心情就會好很多,自然會自愿滿足家長的要求,好好學習,好好成長,這不是一舉兩得嗎?
男孩初一厭學怎么辦?
1、及時的開導
孩子不適應,是因為還沉浸在小學階段的一切美好的回憶當中。告訴孩子,不管是小孩還是大人,不管是讀書還是今后的工作,必然會經歷這樣的過程,新的環境,新的老師,新的同學,新的科目,我們只有調整好心態,改變行為習慣和學習方法,主動去適應,主動去融入,才能更快的度過適應期。
2、應該多表揚和鼓勵孩子,不要批評和打罵
孩子也是有自尊的,他們也會為自己的成就而感到自豪,也希望被每個人認可。父母不應該放過每一個值得稱贊的機會,當孩子取得了一點成就時,讓他感受到成功的喜悅,讓他知道成功有多么幸福,這樣他下次也會這樣做。這種溫和的表揚很容易讓孩子接受,也不會失去學習的興趣。
3、發揮家長的榜樣作用
父母熱愛學習是最大的鼓勵。在濃厚的學習氛圍中長大的孩子往往對學習有濃厚的興趣。父母可以嘗試和孩子一起學習。中學生的自我約束能力差,父母可以陪伴他們共同學習一段時間,了解他們的作業,并幫助他們及時改正錯誤。
4、從孩子的特殊技能出發,激發孩子學習的興趣
每個孩子都有優點,父母可以通過孩子的優勢、特長和成功來培養他們的興趣和毅力,從而取得更好的成績。閑暇的時候可以帶孩子去科技館或博物館,激發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增強他們的學習興趣。
5、讓孩子體驗生活
當孩子厭學的時候,最好能帶孩子去體驗一下生活,讓孩子知道賺錢的不容易,告訴他如果他不好好上學的話,以后他會比現在還辛苦。
男孩初一厭學的原因有哪些?
1、課業壓力增大
踏入初中,孩子的學習壓力變大,所學科目更多更難,很多小學時成績還不錯的孩子,到了初中成績可能會有一些波動,孩子在學習中受到挫折就難免會產生厭惡情緒,怎么努力都學不好,看到考試成績就傷心,是很多孩子產生厭學情緒的常見原因。
2、父母的期望過高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很多父母的期望。孩子一旦考不好就無法對父母交代,而這種愧對父母的情緒只會讓孩子陷入更加低效的學習,情緒不好,學不進去,更加考不好,于是習得性無助,干脆對學習敬而遠之。
3、缺乏學習動機
孩子小的時候,很多家長習慣用物質獎勵來激勵孩子的好好學習,這就導致孩子的學習動機主要來自外部,而不是內在的自驅力。沒有自驅力和對學習本身的興趣,孩子的注意力很容易被其他東西吸引,比如手機游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