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總是跟自己對著干,家長首先要自我反思,看一下是不是自己的教育方式不對才導致了這種情況。很多家長常常把自己的價值觀強加于孩子身上,要求孩子一定要按照自己的模式去走,結果弄巧成拙,得不償失!十二歲的孩子已經長大了,他們可以自己去做一些決定了,家長要學會尊重他們,多傾聽他們的想法并適當采取,只有這樣,他們才會自覺地減少叛逆的行為。
十二歲男孩和家長對著干怎么辦?
1、要多加理解和同情。
家長在批評和教育孩子時,應始終記得換位思考。作為一個成年人,你更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緒,理解孩子的想法。因此,了解孩子的心理狀態更為重要,因為只有多加理解和同情,孩子才能理解父母,他們才能與孩子建立起溝通的橋梁。
2、平等溝通。
與其用命令的方式對孩子指東指西,不如蹲下來和孩子好好說句話。父母應該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問題,避免將自己的意志強加給孩子,避免簡單粗暴的命令和指責。要放下父母的權威,平等的對待孩子,尊重孩子的內心感受。
3、建議式溝通。
父母與孩子交流時往往喜歡用命令式,但是很少對孩子建議和引導。父母應該把自己的想法告訴孩子,對孩子指出建議和引導,而不是強硬控制。父母要多用正面的肯定和示范,引導孩子做出正確的決定,與其對孩子說不要把玻璃杯打碎,不如說輕拿輕放。
4、傾聽式溝通。
多數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都喜歡深陷自我的泥潭,自以為是地認為自己的想法和決定,對孩子的成長都是最好的。當孩子沒有按照常理出牌的時候,父母可能會認為孩子這是在叛逆,這是在和自己對著干。但如果家長能夠聽一聽孩子的聲音就會有不同境遇,也不會發展到“對著干”的強扭地位。
5、體驗式溝通。
每個孩子都對禁止的事情感興趣,越是禁止對孩子越有誘惑。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以滿足孩子的好奇心,說的再多都不如孩子的親身體驗。就像穿衣服少了被凍了,以后再冷就會穿衣服。孩子在體驗過程中獲得經驗,要比父母喋喋不休說教更有效。
6、爸媽不要在孩子面前和長輩對著干。
爸爸媽媽和爺爺奶奶之間多少會有一些代溝,所以在出現問題時。很多父母就會直截了當的否認自己父母的想法和看法。其實一輩和一輩之間有代溝是正常的,但作為父母的我們不應該在孩子面前和自己的長輩對著干,這樣容易讓孩子學了去并且還可能影響孩子三觀的樹立。
7、對孩子多些信任。
孩子的內心世界是隨著年齡的增長不斷變化的,越來越豐富,越來越獨立,家長要相信孩子有獨立處理事情的能力,敢于放手,給予孩子更多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