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正?,F象,因為初二的孩子已經進入了青春期,這時候的孩子內心敏感,所以叛逆是青春期特有的現象。正處于初二初三的孩子,學習壓力倍增,人際交往也會出現問題。所以,父母要嘗試理解孩子,多和孩子溝通交流。
14歲孩子叛逆期不和父母溝通怎么辦
1、溝通之前需建立信任關系
信任是維系親子關系的重要基礎,若是孩子對家長不信任,不會對家長信服,聽不進家長的教育,也不想和家長溝通,在他們心中,溝通只是家長單方面的輸出,家長不曾認真聽自己的講話,總是反駁自己的想法,那么溝通還有什么用呢?所以,我們需要與孩子重塑信任關系,首先樹立值得信賴的形象,做一個言而有信,尊重孩子,不敷衍、糊弄,真誠相待不雙標的家長。
2、找到共同話題引起共鳴
與孩子溝通既要各抒己見,也要求同存異,找到共同話題才能引起共鳴。孩子非常希望自己被關注,如果你主動問他的興趣愛好,相信他會很開心的向你介紹,但前提是你不曾否定孩子的興趣,沒有對他喜歡的東西冷嘲熱諷,不然你還需要先修復這層關系,才能進一步與孩子溝通交流。
3、少命令孩子
青春期的孩子本身就容易和家長對抗,命令式的語言恰恰與他們的自我意識成長相悖,最容易引起孩子的對抗,所以,我們要把命令式的語言改成商量式、提醒式的語言。給孩子的感覺是選擇權在他手里,這樣孩子去學習的意愿會增加很多。因為自我控制感是這個時期孩子的一種較強的心理需求,一旦可以滿足,會促使他們做出更積極的表現。
4、多表達我們的感受
比如當我們說“兒子,你是不是改寫作業了?”他說“等會”。我們這時候可以說:“我擔心你再等會兒寫不完,你先寫完再踏踏實實的玩怎么樣?”如果孩子繼續找借口,那可以繼續向他表達我們的擔心,需要注意的是,即便是表達擔心,也盡量相信自己的孩子,我們的擔心只針對事情本身。我們真實情感的表述,比對孩子的責罵更有教育力量。這種情感的交融,也更容易讓孩子接受!
5、要承認自己有不如孩子的地方
承認在社會快速發展的今天我們的某些不適應甚至是落伍;承認我們在教育孩子不犯錯、少犯錯的同時我們也在不自覺的犯著錯誤。所以爸爸媽媽在孩子面前虛心一點,只會更加贏得孩子們的信任?,F在的孩子接收新鮮事物的速度太快,能力太強。
孩子叛逆期不愿意和父母溝通的原因
1、家長在撫養和教育意識上存在缺陷
從目前學校中的調查情況來看,許多父母依舊對孩子采用單向的教育方式,即孩子必須服從父母的意志和想法,缺乏民主意識,嚴重忽略了孩子的想法。父母習慣用說教式的方法教育孩子,必須依照父母的方式做事,和孩子處于不平等的地位。日積月累,孩子就產生了逆反心理,從而引發矛盾。
2、命令是說話語氣帶來的疏遠
父母喜歡用命令的語氣跟孩子說話,孩子自然會對父母產生畏懼。孩子犯錯不敢對父母說,就是怕父母責罵,所以孩子一般不會選擇父母作為傾訴的對象。當孩子進入青春期以后,他的膽子不再像小時候那么小,他會反抗。而家長習慣了孩子聽話,突然不聽話了就接受不了,也就是我們說的叛逆,父母會加劇對孩子的控制,而孩子會拼命掙脫,導致矛盾越來越激烈。
3、缺乏溝通
隨著社會的進步,孩子和家長在價值觀上會存在很大差異,雙方關注和關心的問題不一致,對事物的理解不同,導致矛盾的產生。進入青春期的孩子思想慢慢獨立,做事情不希望他人干涉太多,而作為父母又過于的擔心,過度保護孩子,孩子的任何事情父母都想插手,這樣一來孩子會反感父母的方式,也對孩子的成長沒好處,不能培養孩子真正的獨立處事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