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14歲不想上學怎么辦?
1、父母學會讓孩子承擔責任
孩子的主要任務是學習,如果孩子沒有學會承擔責任,那么孩子在學習上就是無所謂的態度。生活上父母注意需要讓孩子獨立,讓孩子養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習慣,如果父母事事代勞,很容易讓孩子失去責任心。只有孩子學會了承擔責任,孩子才能擔負起自己的責任、擔負起學習的責任、擔負起家庭的責任。
2、學會平等地與孩子溝通
青春期的孩子精力旺盛,充滿活力,非常希望能夠得到家長對他們的認可。所以,面對青春期孩子的時候,父母需要用平等的語氣與孩子溝通交流。在孩子失敗的時候給予孩子鼓勵,安慰;在孩子成功的時候給予孩子認同和肯定。因此,父母在面對青春孩子的時候,無需過分的焦慮,放下自己的權威,平等地與孩子溝通,就能和孩子建立很好的親子關系。
3、學會欣賞孩子
來自父母的鼓勵和欣賞對于這個階段的孩子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但往往這個階段家長覺得孩子太叛逆了,太不聽話了,所以對孩子的批評與指責會比較多,讓孩子沒有價值感。父母可以欣賞青春期的孩子,要從多方面入手,要讓孩子感覺自己是有價值的。
4、合理地估計孩子的學習狀態
不要把自己對知識的未完成的渴求加在孩子身上,對孩子期望過高,讓孩子替你彌補失去的東西。使孩子在超負荷操作中,對學習和掌握知識產生厭煩。作為家長應該做出正確的估計,既不能盲目樂觀,也不能低估孩子。
5、多給指導
很多時候,孩子不愿意上學,主要是因為在學習上感到很吃力,困難沒有得到及時解決,就會越積越大,像滾雪球似的,最后讓孩子因為無力而放棄,因為缺乏成就感而厭惡。作為家長,應該隨時掌握孩子的學習狀況。特別要在學習方法的探索、學習習慣的養成方面給予孩子實實在在的指導,要深入下去,而不能浮在表面,家長可以分享自己的學習經驗,也可以虛心向孩子的老師請教。
6、多做表率
平時的家庭生活中,有些父母自己不太注意,成天捧著一部手機,玩網絡游戲,看網絡小說,這就無形中給了孩子不良示范。孩子想好好讀書,卻沒有安靜的環境,更沒有學習的氛圍。所以,很多孩子打小就“盯上”了大人的手機,也想看看里面有些什么“寶”,作為家長,就要格外注意,要盡量避免在孩子面前玩手機。同時,要努力營造學習的氛圍。把家庭布置成一個書香門第,購買一些經典書籍,制訂好讀書計劃。每周開展一次“家庭讀書分享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