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歲孩子還是未成年,并且正是接受九年義務教育的時期,所以不去上學是不對的。孩子不去上學自有他的原因,但是作為家長不能把孩子厭學的原因當做他不去上學的理由,家長要想辦法解決這些問題,督促孩子繼續去上學,接受知識的洗禮。
14歲孩子不去上學怎么辦?
1、傾聽孩子的心聲
14歲的孩子還是非常單純的。不過他是怎么想的,他不會輕易告訴你,想要和他交談,要有技巧,先說些無關緊要的,然后繞到他感興趣的話題上,等到讓他燦然一笑。機會就來了,你就可以問他的內心想法了。由于親近了,取消了防備,他就會告訴你為什么不上學了。
2、根據原因,采取有效的解決辦法
作為一個家長,面對14歲的孩子要懂得給他足夠的尊重,必要時放下架子哄哄他,贊美他。先拉進關系嘛,關系拉進了,什么話都好說。關系近了,然后你就要訴苦了,其實家長多訴苦,比揚起巴掌打孩子有用多了。
其實孩子沒大人想的那么不堪,他懂的心疼家長,懂的很多道理。一肚子苦水(上班多辛苦,受了多少氣等等)把孩子說的心里七味雜陳,效果就達到了。給他做一頓好吃的,說做父母的肯定有做的不好的地方。那么他也就開始思考,自己的錯誤。
3、從某一特長來激發孩子學習興趣
每個孩子身上都有閃光點,關鍵是做為家長你要去發現孩子的優點,發現優點就要利用這個優點對孩子進行賞識。孩子好奇心特別強,那么家長就抽時間陪伴孩子去參觀當地一些名勝古跡,激發孩子好奇心,增長孩子求知欲望,從而培養孩子學習興趣!
4、提高自信
對于14歲的孩子,在學習中增加趣味性,通過獎勵提高對學習的興趣;要與老師配合,發現孩子在某方面的“閃光點”,在他現有基礎上,只要略有進步,就要及時鼓勵,提高自信心,激發學習興趣,通過提高外部動機,再強化內部動機。
5、制定合理學習目標
雖然大多數孩子智力在正常范圍,但智力和能力會有參差不齊的現象,家長要看到孩子的長處、也要接納孩子的不足,制訂目標要因人而異,不要與其他孩子攀比。要根據孩子的長處和不足,制訂適合他的目標,這個目標是他“跳起來就能摘到”的桃子,而不是樹頂的桃子;如果孩子的學習動機已經受損,目標就更要低起點,讓他體會到成功的喜悅。
14歲孩子不去上學的原因:
1、抗挫折能力、抗壓能力較弱
許多學生雖然主觀上有學習的愿望,但學習畢竟是一項艱苦的事情,需要一定的時間及毅力,目前的中小學生幾乎都是獨生子女,是父母的寵兒生活中的任何困難幾乎都是父母幫助解決,因此很多學生堅持性差,意志薄弱。一旦碰到困難便打退堂鼓,害怕去學、去動腦,長期下去,便產生厭學情緒。
2、應付不了功課
現有的教育體制,基本是整齊劃一的要求和學習節奏。那么,理解能力略差或接受速度慢的孩子不能跟上集體進度,因此,受到任課老師的指責和同學的嘲笑,那種擔心自己表現不好再次受辱的心情也一定會迫使孩子待在家里,不想去上學。情況更糟一點的話,要是他的同學們發覺他有學習障礙或者在功課上總出錯,孩子的感受會更差,厭學逃避心理也會更嚴重。
3、覺得上課內容過于簡單
有的孩子非常聰明、學習能力也很強,或者之前上過學前班,已經學過目前學校教的這些內容,那他在上課時就會覺得十分無聊。那些學過的或者對于他來說顯得太簡單的內容,完全沒有挑戰性也不覺得新鮮,每天坐在課堂上熬時間,上學就變成非常無聊是事情,誰還會想繼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