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初一學生來講,地理是一門新學科。孩子感覺總是聽不懂,這說明孩子進入初中后對地理還沒有入門。要沉下心來,踏踏實實地接受這門課程,才能學出好成績。初一孩子地理課聽不懂怎么辦呢?下面為大家做出介紹。
初一孩子地理課聽不懂怎么辦
初中的知識點多、難度大,老師會把每堂課的教學內容安排得非常緊湊,除了在課上講解基礎知識點,還要詳細講解運用知識點解題的方法,所以,老師對基礎知識點的講解比較簡單,而會把課上的主要時間用于詳細講解例題。有些學習基礎比較薄弱的同學難以一下子接受這么多內容,就會出現聽不懂老師講課的問題。
其實,初中生已經具備一定的自主學習能力,而且老師會在每堂課結束時給同學們布置預習任務,如果大家能在課前按照老師的要求充分地預習新課內容,理解并掌握教科書上的基礎知識點,就能跟上老師的講課進度,更好地理解并掌握老師上課所講的內容,有效提高聽課效率。
進了初中,同學們要做好課前預習工作,這樣做才能減少聽不懂老師講課的情況。即便在課上遇到聽不懂的地方,同學們也不能鉆牛角尖,而是要繼續認真聽課,并且在課后及時解決這些問題,這樣做才能有效提高聽課效率。
很多同學和家長存在一個觀念誤區:認為地理是可以背的,呆在家里就能學好。其實,真正要學好地理,家長要多帶孩子出去看看,利用假期外出旅游時,要問問孩子,這個地方為什么是這樣的風土人情,相關知識書本上都學過,孩子眼見為實,才會印象深刻。
平時有時間也要看看電視,關注時事,因為每年的地理會考,出題一定會有跟地理有關的時事內容。這些東西,不是孩子光靠背記能達到的,這需要知識的積累。
讀圖是孩子學習地理最大的絆腳石。考試時,有些同學不看圖就直接做題。很多時候,地理不會考我們熟悉的內容,比如河流,就一般不會考長江或黃河,而會考一條我們從來沒見過的河流。
孩子使勁背記長江的長度,發源地在哪里,意義不大。這些都不用考,因為書上有介紹,手機一搜索也能查到,不需要孩子掌握這些知識。地理考察的是學生的讀圖分析能力,比如給一張圖上的河流,孩子們要能從圖中給出的信息,分析出河流的流向,河流從哪里發源,流量有多大,等等,這些才是孩子們需要掌握的。
所以,從實際操作過程中,學好地理,首先要讓孩子學會讀圖。家長在指導孩子地理功課時,要多問問,這張圖你讀懂了嗎?如果沒有讀懂,要鼓勵孩子去找老師面批。
家長如何幫助初一孩子學好地理
1、監督孩子作業完成情況。督促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2、檢查孩子課堂筆記情況。如果孩子把老師的板書一字不落地全抄下來了,這是不對的。說明他只顧著抄筆記,沒有認真聽課,沒有動腦筋思考問題。要鼓勵孩子在聽課聽懂的基礎上,把一些關鍵詞記下來即可。全盤抄板書等于不會做筆記。
3、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雖說應對初二下期的地理會考是當務之急,但是,從長遠來講,從孩子的終身發展來講,學好地理是有益的。
家長可以利用假期多帶孩子出去看看,平時和孩子共讀地理雜志(《環球人文地理》《中國國家地理》《華夏地理》等),觀看紀錄片(《航拍中國》《超級工程》等),讓孩子愛上地理,學習效果才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