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孩子處于心理“斷乳期”,其獨立意識和自我意識日益增強,迫切希望脫節家長監護,他們敵視成人把自己當“小孩”,為了展現自己的獨立性,常常跟家長作對,弄得家里很不安生,家長這時該怎么辦呢?
初三的男孩子叛逆該怎么教育呢?
1、要想孩子改變,父母先改變
高爾基有一句名言:“愛孩子是老母雞都會做的事情,可是要善于教育他們,這是國家的一樁大事,需要才能和全部的生活知識”。父母要想教育好孩子,先要改變好自己,不斷地去學習,不斷的充實自己,讓自己了解孩子的青春期特點,做到有針對性的教育,掌握正確的引導方法。
2、穩定情緒,做一個傾聽者
處于青春期的初三孩子容易煩躁,再面對同學間的激烈競爭,老師、家長對自己升學的期望,無論學生學習成績高低,都會對自身的學習能力、學習方法、學習成績產生疑問,行為上就容易出現偏差,將父母當成發泄的對象。所以,家長會陡然感到孩子變了。
3、與孩子溝通時要避免爭吵
在與孩子溝通時,家長應該注意不要讓爭吵成為主流。爭吵會加重孩子的不滿和壓抑,而且會讓孩子更加固執,不肯妥協。因此,在與孩子溝通時,家長應該保持冷靜,換位思考,避免激化矛盾,調整態度和方法,創造和諧的氛圍。
4、忌嘮叨
父母和子女之間總會有所謂代溝的。在初中到高中階段,是子女容易產生叛逆的一個階段、逆反的一個階段。子女生理發育迅速,長成半個大人,個頭與父母差不多,有了獨立思考的能力,也從各種媒體接受了很多信息,有自己的主見,但也常常過分地自以為是。如果子女到了初三階段還愿意有什么事都與家長交流,那家長就成功了一大半了。只要子女愿意與家長交流,有什么問題都能夠得到比較妥善地解決。
初三男孩子叛逆的原因:
1、盲目隨從“潮流”
初中生好奇心強,喜愛新鮮事物,簡略被社會上一些不良現象和行為所吸引,盲目隨從抽煙、酗酒、打架等不良行為,并把這些行為作為自己很帥、異乎尋常的體現。
2、盲目比較
有一部分父母,總免不了有個毛病——熱衷于比較。他們似乎無時無刻不再攀比,自以為這種比較是為了孩子好,督促孩子上進,卻沒想過,這樣的比較給孩子帶來了多大的心理負擔。父母需要孩子拿出一份好成績,這樣他們在親戚面前才能更有面子,在同事面前才能更有底氣。
他們的好勝心,讓他們迫使孩子必須拿個好成績,不能低人一頭。但他們忘了,每個孩子都有自己擅長的一面,也有自己不擅的一面。拿別人的優點跟自己孩子的缺點相比,折磨的究竟是自己,還是孩子?適當的比較,的確能促進孩子的成長。但盲目的比較,則會引起滿滿的負能量。
3、溺愛
溺愛是激起孩子叛逆的一大因素,由于家長對孩子的過度遷就,導致孩子習慣了這些方式,一旦有家長畫風突改,于是孩子馬上受不了了。因此在任何事情上面,家長對孩子遷就也需要適可而止。需要孩子承擔的責任,還是要去磨煉自己。
4、自我意識增強
青春期的孩子自我意識變強,孩子有獨立思考的能力,所以不會對父母言聽計從,有自己不同的觀點,并且可以表達出自己的意見。家長打壓孩子的意見,孩子會為了反抗而叛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