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的孩子正在青春期,思想認識也在慢慢的提高的階段,容易出現叛逆心理,你越催她做什么,她心里越抵觸,這種情況在初中的孩子身上還是比較常見的。那么,孩子上初一不想學怎么辦呢?
孩子上初一不想學怎么辦:
一、這個時候的孩子已經能夠聽得懂道理,明白一些事理。這就需要家長能夠做一個智慧型的家長,讓孩子明白,要從現在開始努力的現狀。不要光是口頭的說教,要巧動心思,否則會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讓教育效果南轅北轍,適得其反。
二、家長一方面要按照孩子的實際情況設定期望值,另一方面要多關心他的身體健康,保證睡眠,同時包容他的負面情緒。
三、接納孩子,放棄焦慮。其實懶惰不自律不愿意學習,這應該是孩子的天性。孩子已經初一了,還是這種狀態,說明小學的良好的習慣沒有養成。首先家長應該做的是接納自己的孩子,畢竟孩子是自己的好,雖然習慣不是很好,但是必須得從心里頭接納自己的孩子,放棄焦慮,不要讓焦慮的情緒主導自己的行動。
四、不要攀比,保持平常心。為什么很多家長總是感到自己家的孩子缺點很多,沒有優點,就是由于我們家長經常攀比,經常把自己的孩子的缺點與別人家孩子的優點進行比較,自然就會產生心里的不平衡。其實攀比這種心理尤其在中國的家長中非常普遍而且非常嚴重,正是由于這種攀比的心理,導致了家長跟孩子的矛盾產生。
五、溝通交流,親子活動。孩子在初一已經存在了這些缺點,說明我們做家長的在小學缺少與孩子的溝通交流以及陪伴孩子一同成長,才會導致養成一些不良的習慣,例如懶惰,作業完成不及時,不愿意學習,拖拉不自律等等。家長應該反思自己,多與孩子進行溝通和交流,在玩樂中與孩子進行交流,多參加親子活動,多了解孩子內心世界的想法,多理解孩子以孩子的角度去看待問題,而不要以總以家長的角度去看待問題。
六、養成習慣,靜待花開。習慣的養成不是一天兩天能夠形成的,孩子已經到了初一,說明小學的這段時間沒有形成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那么從現在發現問題開始,家長陪伴孩子一起養成良好的習慣,在制定規則的基礎之上,家長一定要陪伴孩子一同成長,與孩子一同在游戲中學習,在活動中享受規則所帶來的便利,讓孩子逐漸養成良好的生活和學習習慣。陪伴是最好的教育的方式,沒有陪伴可能也就沒法談到良好的教育和良好習慣的形成。在陪伴中家長少指責少干涉,靜靜地陪伴著孩子成長,靜待花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