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孩子可以去理清知識脈絡,那么地理學習起來就會很簡單。因為地理難就難在不同地方的氣候、環境、人文都不一樣,需要區別對待,而這也恰恰是地理簡單的一面,只要我們理清地理要素有哪些,找出它們之間的聯系,就能理清知識脈絡,進而形成知識網。
初中生地理成績不好要怎么提高?
1、學會使用課本
教科書既是掌握知識、技能的工具,又是培養自學能力的依據。目錄提示著全書的要領和前后的聯系,要經常翻閱,以便對全書內容心中有數。精讀課文、常看深思,抓住要點,記下問題,要特別重視插圖和表格,領會圖表所說明的問題。
2、學會使用地圖
地圖是地理信息的載體,它能將我們不能親眼見到的廣大地理環境變得一目了然。 地圖又是學習地理的工具,通過分析地圖,可以認識地理特征、原理、成因,找到利用改造的途徑,要學會讀、用各種地圖,首先要記住最基本的地圖。對于世界地理而言,首先要記住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
3、課前認真預習要講的內容
心中有數;課上要認真聽講,聚精會神”課下要認真獨立完成作業,查漏補缺。課上的一時打小差兒、分心,很可能會落隊而難以彌補。有時候,當堂理解的知識,課下花幾倍的時間也可能難以突破,這時就是事倍功半了。
4、特別強調理解記憶
硬背的方法終究沒有理解層面印象更深刻。比如,地球的自轉和公轉涉及到時區時差,多畫圖,多理解,多動腦才能把題目做對的。另外也可以記憶一些順口溜等,比如記憶亞歐分界線時可以這樣來記—兩烏里大黑土地”(烏拉爾山、烏拉爾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脈、黑海、土耳其海峽、地中海)
5、及時復習,重復記憶
如何記得又快又準,是大家比較關心的事情。其實,克服遺忘、加強記憶的最好辦法,就是重復,這也是由人的生理結構所決定的。當天學過的內容當天復習,一周至10天左右再復習一遍,兩個月內再復習一遍,這對鞏固記憶非常有效。同學們想一想,這是不是也正好和老師、學校安排的單元檢測、期中或期末考試的周期是相吻合、相一致的。
6、學會抓重點
有的章節內容雖多,但重點內容少,學習時,只要抓住重點,便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如東南亞地形復雜,可用8個字概括,即“山河相間,縱列分布”。東北三省的氣候可用4個字概括,即“長冬短夏”。
7、自編順口溜記憶
地理知識內容繁多,又缺少連慣性,學習時往往是記得慢、忘得快,如編個順口溜識記,則會記得快,忘得慢。比如中國省級行政區域的名稱也可以用順口溜的方式記憶:“兩湖兩廣兩河山,五江云貴福吉安,四西二寧青甘陜,內重臺海北上天”。
8、認真檢查,查缺補漏
檢查答卷是保證答題質量的一個重要環節,應做到:一是再審題,看看題中所給的已知條件都用上了沒有,有無文不切題的情況;二是多端思維,根據一題多解的方法,想一想有無更好解題方案,多方驗證答案的正確性;三是發現有錯不要輕易改動,三思而后行,特別是拿不準的答案,要相信自己的第一次直覺是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