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在孩子的學習學科中是最重要的學科之一,而且在以后的學習和發展中都扮演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很多孩子數學都不是很好,這讓很多家長操碎了心,如何能提高孩子的數學成績呢?
孩子初二數學成績差怎么才能提高?
1、認真“聽”的習慣
為了學習的同步,家長應要求學生在課堂上集中思想,專心聽老師講課,認真聽同學發言,抓住重點、難點、疑點聽,邊聽邊思考,提倡邊聽邊做聽課筆記。
2、積極“想”的習慣
積極思考老師和同學提出的問題,使自己始終置身于學習之中,這是提高學習質量和效率的重要保證。孩子思考、回答問題一般要求達到:有根據、有條理、符合邏輯。隨著年齡的升高,思考問題時應逐步滲透聯想、假設、轉化等數學思想,不斷提高思考問題的質量和速度。
3、仔細“審”的習慣
審題能力是孩子多種能力的綜合表現。要求孩子仔細閱讀教材內容,學會抓住字眼,正確理解內容,對提示語、旁注、公式、法則、定律、圖示等關鍵性內容更要認真推敲、反復琢磨,準確把握每個知識點的內涵與外延。
4、獨立“做”的習慣
練習是學習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和自然延續,是學生最基本、最經常的獨立學習實踐活動,還是反映學生學習情況的主要方式,不受他人影響輕易改變自己的見解;對知識的運用不抄襲他人現成答案;課后作業要按質、按量、按時、書寫工整完成,并能作到方法最佳,有錯就改。
5、善于“問”的習慣
俗話說:“好問的孩子必成大器”。家長應積極鼓勵孩子質疑問難,帶著知識疑點問老師、問同學、問家長,大力提倡學生自己設計數學問題,大膽、主動地與他人交流。
6、勇于“辯”的習慣
討論和爭辯是思維最好的媒介,它可以形成師生之間、同學之間多渠道、廣泛的信息交流。讓孩子在爭辯中表現自我、互相啟迪、交流所得、增長才干,最終統一對真知的認同。
7、提早“學”的習慣
從學生認識規律看,要獲得良好的學習成績,必須牢牢抓住預習、聽課、作業、復習四個基本環節。其中,課前預習教材可以幫助孩子了解新知識的要點、重點、發現疑難,從而可以在課堂內重點解決,掌握聽課的主動權,使聽課具有針對性。隨著年級的升高、預習的重要性更加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