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數學基礎差,就要從基礎補起來,針對性輔導,按照從易到難,從簡單到復雜的順序來輔導就行,關鍵是要有耐心,有方法。
初中數學基礎差怎么補救?
1、提高數學基礎
對于數學基礎不好、基礎薄弱的同學,切忌盲目的補習或做題,建議同學和家長可以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規律。現在很多同學都很聰明,接受新知識很快,看一下自我感覺都會了,但實際上不進行練習的話,以后考試很有可能會出現漏洞。對于學習來說,有時候我們只是簡單看看書是不能完全掌握的,必須要通過實際的動手才能真正的掌握,每周給20道典型題,負擔也不是很大,但幫助同學打好堅實的基礎卻會有很大的好處。
2、提高數學的思維能力
每個人思維能力各不相同,思維習慣也各有所長,有些同學比較偏向形象和感性思維,對于數學的數字和邏輯思維相對較弱。這樣的同學對于數學的基礎知識和基本理解方面不會有太大問題,但可能在遇到一些相對較難的題的處理上會感覺比較吃力。
3、會尋找題目的突破口
我們經常在做題的時候,當面對稍微復雜一點的題目,往往感到無從下手。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你還沒有掌握尋找題目的突破口的規律和辦法。
建議,通過多做題來熟悉解題的常見著眼點,將題目中涉及的知識轉為自己平時學過的內容。分步驟把大問題細化成各個小問題,從而各個擊破,解決問題。
4、學會找對學習方法
還有一些孩子是因為學習方法不好才導致某一科學的不好,如果不能掌握好學習數學的方法,要想提高數學成績也不是那么容易的。很多孩子在學習的時候雖然對相關知識的概念、公式、基本解題方法暫時都記住了,但在實際應用的時候卻顯得力不從心,這就是學習方法不正確的緣故。
在學習相關知識的概念、公式以及基本解題方法的時候,一定要及時應用,這樣才能將解題方法得到及時的鞏固。否則的話時間一長很多孩子對這些靠短時記憶學會的內容就會全部忘記,并且基礎的題型稍加變型就更加不會做了。
初中數學學不好的原因:
1.學習自覺性較差
初中生學習自覺性較差,缺少解題的積極性。學生學習的動機好象是為了家長和老師,他們沒有認識到學習本身的重要性和意義。他們好象也很難體會到學習的樂趣,所以他們覺得是老師和家長在逼他們學習,于是他們學會做面子活,只是完全為了滿足老師或家長對自己的要求,比如:磨時間、做題時亂添答案(只限制于為了完成老師或家長的任務,而不愿花時間深入思考和練習)、對老師所提出的問題漠不關心,若無其事,解題時不注重步驟、過程,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2.大多數學生對數學無興趣或興趣低
一部分學生一開始就沒有學好數學,導致基礎不好,這是惡性循環的結果:基礎不好必然得不到好的成績;成績不好,會導致學習興趣的喪失;沒有學習興趣,勢必降低學習效率,使基礎更加不牢固。如此循環往復,必然使不感興趣的學科越來越差,而成績越差則興趣越低。一部分學生還認為“學了沒用”。有些學生感到數學學了沒用,既不能解決眼下的問題,又對自己將來的“前途”也沒有什么意義,因此打不起精神來,往往以“得過且過”寬慰自己,結果成績變得連“過得去”也難以維持。另外,教師的教學方法死板,這也會導致不能激發孩子的興趣和求知欲。
3.沒有養成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
①粗心。學生常常在簡單的計算上出錯,或把除號看成加號,加號看成除號;抄錯得數;草稿隨意寫,桌子上寫,書角上也寫;不驗算,不檢查;書寫不規范,例如將7寫得像1;沒有讀題習慣,審題不細,這些都是造成錯誤率高的重要原因。
②邊學邊玩,注意力不集中,不能專時專用。有的家長為了讓孩子專心學習,常常將孩子鎖在家里,不讓孩子出去玩。其實這樣不好,如果孩子覺得永遠都是學習,永遠沒有盼頭,他的學習積極性肯定不高,甚至厭倦學習,慢慢地就會養成邊玩邊學的壞習慣,有父母在的時候就裝裝樣子,父母一不注意,他就偷偷地玩。
③不聽不記,思維懶惰。有的學生不愿意記定律公式,例如,有理數的加減乘除法法則、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公式等都不能熟記。
④思維單一,不能橫向思考或縱深思考。比如2/5表示什么意思呢?老師給了三個括號,一般同學只知道是將單位“1”平均分成5,表示這樣兩份的數,用2/5。有少部分同學能答出第二種含意:表示2除以5是多少,兩個1/5是多少。只有很少的人能答出第三種含義:2的1/5是多少,把兩個單位平均分成5份,取1份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