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的學習壓力相比初一初二那是成倍的增加,過重的學習壓力的確會讓人產生一些反感及厭學的情緒,這個無可厚非。所以,家長們要正確對待和理解孩子的壓力和不良情緒,面對孩子的厭學心理,家長要耐心疏導,并引導孩子樹立正確的學習觀和價值觀,鼓勵孩子自信的面對學習這件事。
初三學生厭學心理疏導基本方法:
1、協助孩子消除內心的恐懼感
了解他們所懼怕的是什么,是教師的批判責怪?是同學們的異常目光?仍是對常識的困惑?咱們要誠心誠意地告知孩子:媽媽知道你內心很苦楚,你也想學好,但你感到無法戰勝校園環境和學習帶來的困難。媽媽理解你,媽媽支持你。這樣的言語會給孩子一個信號,讓他們感受到你對他們的理解和支持,然后逐步降低他們的恐懼感。
2、對子女的期望值要合理
現在大部分家庭都是獨生子女,對子女期望過高是一個普遍現象。脫離子女實踐、超越子女水平的家長期望,使孩子在超負荷的狀態下產生對學習的厭倦心理。作為家長應該面對現實,合理調整自己對子女的期望值,這樣才有利于子女的生長。
3、激發孩子的學習愛好
不論什么原因,最終導致孩子厭學的癥結,就是對學習愛好的缺失。咱們需要根據詳細的厭學原因,因人而異的從頭激起孩子的學習愛好。這兒的“學習”不僅是課本上的常識,也包括孩子的愛好愛好,以及對未知領域的求知欲,咱們要培育孩子有一顆求知的心,比如鼓舞孩子發展自己的愛好愛好,帶著孩子去博物館、音樂館、藝術展,開掘他的潛能。
4、營建一個良好的學習氣氛
給初三學生一個安靜的學習環境這是非常重要的一點,同時培育初三孩子的一個好的學習習慣。家長在和初三孩子溝通的時候,要做到少拿命令的口氣多一點商議,這一點就是讓孩子感覺到你對他的尊重。
5、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學習觀
我們要讓他們明白,上學好比一棵小樹的成長,大了才會變成棟梁,我們學習的多了,長大后也才會有所作為。學習只是我們自身各種情況的綜合體現,每個人都會有能成功,多和自己的過去比一比。
6、科學引導,提升孩子的自信心
家長要幫助孩子合理規劃學習時間和休息時間,引導孩子養成閱讀和思考的習慣,不要一下班回家就躺在沙發上玩手機、刷視頻,要花點心思陪伴孩子,并研究如何提升孩子的學習效率,讓孩子從學習中得到成就感,以提升自信心。一旦孩子有了自信心,他們就不再強烈地排斥學習,他們對學習的態度也會漸漸從討厭變為喜歡。
初三學生厭學心理產生的原因:
1、學業壓力
初三是升入高中的重要關口,學生面臨著升學考試的壓力,例如中考或其他入學考試。他們可能感到焦慮和壓力,對學習失去興趣。
2、缺乏動機和目標
有些學生在沒有明確的目標或個人動機的情況下很難保持對學習的積極性。如果他們對未來的職業或學術方向缺乏了解或興趣,可能會導致厭學情緒。
3、缺乏挑戰和刺激
學生可能對課程內容感到無聊和乏味,覺得學習缺乏挑戰性和刺激性。如果他們沒有機會參與有趣的活動或探索自己的興趣愛好,可能會產生厭學情緒。
初三學生厭學心理造成的影響:
1、惡性循環
存在嚴重情緒的初中生缺乏學習興趣,但是因為家長的期望值又不得不在教室中學習,但是成績不好又會受到批評,所以初中生會出現抑郁的情緒,厭學的情緒會越來越嚴重,更加厭惡學習,形成一個惡性循環。
2、人際關系
現在初中生的個人朋友圈是與學習成績相關的,如果初中生存在厭學情緒,成績不會很好,那么這一部分同學可能被人貼上“標簽”,但是由于初中生正在叛逆期,可能會與同學發生沖突,影響人際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