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是家長避免不了要經歷的,而孩子12歲開始,是最考驗父母的年齡段,因為孩子這個階段已經進入到了叛逆期。教育好孩子未來不可估量,教育不好孩子輕則吃一些苦頭,重則變成問題少年,追悔莫及。
12歲的孩子叛逆期該怎么教育?
1、走進孩子內心
解決問題,要從根源上找方法,一味打壓表面上風平浪靜,其實根本不能杜絕問題的再次發生。要想改正孩子的錯誤,要走進孩子的內心,了解孩子內心的真實想法。遇事多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問題,做到多交流,才能實現愉快教育。
2、側面引導
對于叛逆期的孩子,家長不要直接批判孩子的對錯,即使是錯誤的,我們家長要采取迂回戰術,從側面進行引導,說服,如果直接批評孩子錯誤的觀點,孩子的逆反心理會更加強烈。找同學或者老師幫忙,特別是和孩子要好的同學、朋友,和他們敞開心扉,一同努力幫助孩子走出來,這樣的效果會非常好。
3、讓孩子去體驗
如果孩子一直拒絕和家長溝通,或者不聽家長的話。家長可以嘗試,保證安全的前提下,讓孩子自己體會“自食惡果”的滋味。孩子自身的體驗,才能深刻領悟到家長的良苦用心。
4、不要輕易否定孩子,少喝斥多鼓勵
無論處于什么時期的孩子,都還只是給點陽光就燦爛的孩子,他們所希望的,是家長對自己的獨立意識的肯定,而不是批評和阻礙。肯定的作用遠遠大于否定,孩子往往向著鼓勵的方向成長。
5、尊重孩子的興趣
興趣是不斷激發孩子創造力的內在動力,當孩子表現出對于某一方面的興趣時,家長切忌扼殺,而是要進行鼓勵,讓興趣助力孩子學會一項新技能。任何人都代替不了父母的愛和陪伴,只有在爸爸媽媽的精心教導和陪伴下,孩子才能受到更好的教育、養成良好的習慣。
6、要善于發現孩子的優勢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獨特優勢的一面,你的孩子很好,你怎么找,發揮你的“母性光輝”,給孩子一個自由的空間,幾個月的嬰兒也有自己的喜怒哀樂,何況一個有自主意識的孩子,空間你給他了嗎?希望家長清楚孩子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的成果,做爸爸媽媽的也需要不斷學習,豐富自己。
12歲的孩子叛逆期有哪些表現?
1、行為方面
叛逆期的孩子行為較偏激,可表現為喜歡摔東西、搞破壞等,喜歡與家長、老師等作對,不愛學習、不遵守紀律、不愿聽從家長和老師的意愿等行為。
2、思想方面
叛逆期的孩子心理比較幼稚,沒有明確的自我定位,對于未來可能沒有具體的目標,但通常盲目自大,比較容易抵觸傳統思想和觀念,否認老師和家長的觀點,不喜歡聽取別人的建議和想法,固執己見,經常以自我為中心,不在意別人的感受,但有時還會出現情緒敏感、內心脆弱等表現。
3、人際關系方面
叛逆期的孩子由于性格偏激,容易生氣,可能會出現打架、斗毆等現象,還可能會出現人際關系冷淡、不合群、沒有朋友等表現。
12歲的孩子叛逆期會有哪些影響?
一方面:惡化家庭關系
當孩子叛逆的時候,他們往往喜歡和大人作對,產生一種逆反心理,和父母或者長輩對著干,他們有著強烈的自我意識,他們會把自己的不理解無限放大,覺得沒有人能理解他們,由此伴隨而來的就是爭吵,這種爭吵會導致孩子和父母之間的關系惡化,嚴重的甚至導致家庭關系變得緊張,不能緩解。
另一方面:影響學習
孩子叛逆時,對身邊所有的所謂權威都會產生一種逆反心理,在學校也是如此,他們會反對老師管著自己,不再把自己約束在每日的作業里,開始和老師對著干,不再把心思放在學習上,導致成績下降。因此,孩子叛逆會影響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