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齡比較小的孩子通常來說是比較聽爸爸媽媽話的,大多孩子都是在初中的時候進入叛逆期,14歲的孩子大多在上初二,這個年齡是孩子叛逆的高峰期,他們會因為一些小事跟家長大吵大鬧,有時候還會故意跟家長對著干,家長要意識到孩子的這些變化,及時轉變教育方式,這樣才能解決孩子叛逆的問題。
小孩子14歲叛逆期教育方法:
一、理解孩子的叛逆行為。
孩子叛逆的原因可能多種多樣,例如對權威的挑戰、自我意識的覺醒、追求獨立等。作為父母,我們需要耐心地與孩子進行交流,了解他們內心的真實需求和想法。只有通過理解,我們才能更好地應對叛逆行為。
二、順勢方法化解孩子情緒。
當孩子對父母產生強烈逆反心理時,他會故意做一些事情來氣父母,如果父母被孩子牽著鼻子走,就會陷入非常被動的局面,使親子關系陷入僵局,家長要學會順著孩子的思路走。
三、保持良好的溝通。
建立父母與孩子之間良好的溝通渠道非常重要。盡量互相傾聽對方的意見和感受,避免相互指責和爭吵。與叛逆的孩子進行開放、包容和尊重的對話,可以促進彼此的理解和信任,從而解決問題和化解矛盾。
四、及時肯定和鼓勵孩子。
青少年雖然已經不小了,但畢竟還沒有成年,思想和品德都沒有完全定型,所以家長應該抓緊時間實施鼓勵教育,肯定孩子正確的行為。
五、讓孩子自己認識到錯誤。
當孩子在叛逆期的時候,是聽不進去家長的金玉良言的,只會覺得家長說的話是不對的。這是因為這個時期的孩子獨立意識和自我意識強烈,喜歡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事情。面對這個時期的孩子,家長可以選擇性地讓孩子做一些事情,讓他吃一點苦頭,孩子自己就會知道事情的對錯。
六、培養興趣愛好和社交能力。
叛逆期的孩子可能會沉迷于網絡游戲、手機等不良嗜好,影響學習和生活。為了幫助他們走出困境,家長應該關注孩子的興趣愛好,鼓勵他們參加課外活動和社會實踐。此外,家長還應該培養孩子的社交能力,讓他們學會與人溝通、合作和處理人際關系。
七、下放權利給孩子。
孩子進入青春叛逆期后,格外渴望得到外界的認可和尊重。所以,家長要注意對他們下放各種權利,以幫助孩子從不諳世事向成熟過渡。
八、學高為師,身正為范。
父母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對子女起到潛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只有家長的價值觀正確,并進行適當的引導,孩子的價值觀才不會出現什么大問題。而且作為家長的我們應注重自我學習,緊跟時代的腳步,盡量避免用舊觀念和老眼光看待新問題,跟孩子們一起學習成長,這樣也能有效避免與子女之間出現的代溝。
小孩子14歲叛逆期會有哪些表現?
一、討厭家長的說教,指東往西。
伴隨初中生成人感的增強,渴望擺脫家庭的束縛,不希望家長把他們當作孩子來看,喜歡跟家長對著干,“你指東,我偏往西”。
二、盲目跟從“潮流”,易被不良行為誤導和引誘。
初中生好奇心強,喜好新鮮事物,容易被社會上一些不良現象和行為所吸引,盲目跟從抽煙、酗酒、打架等不良行為,并把這些行為作為自己很酷、與眾不同的表現。
三、厭學、逃學,甚至離家出走,尋找“安靜的樂土”。
受社會上一些“讀書無用論”和本科生找不到工作等負面信息的影響,一些學困生,課堂上聽不懂、課下又不愿意主動學習,再加上老師的冷漠和忽視,以及家長的簡單粗暴,導致他們更加厭學,曠課、逃課,尋找逃避場所,便成了學困生的家常便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