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你說他們長大了,其實還沒有,你說他們還小吧,他們確實也不算小了,所以這個階段孩子的教育是最難的,有很多道理你以為他們能明白,其實他們是聽不進去的,所以,在面對孩子不去學校的時候,家長千萬不要嘮叨一些大道理,而是要幫助孩子舒緩學習的壓力,同時讓孩子親自體會到學習的重要性,這樣才能很好的解決問題。
初中生不去學校父母怎么做?
1、跟孩子耐心溝通
家長的最佳做法就是跟孩子坐下來好好地聊一聊,心平氣和地詢問孩子不想上學的原因。因為孩子不想上學可能與自己的學習成績落后有關,也可能與同學之間的關系不和諧有關,針對不同的原因,家長要采取不同的應對措施。
2、尊重孩子多鼓勵
一個不懂得尊重孩子的家長不是一個好家長,老是只會盯著孩子弱點的家長也同樣不是一個好家長,不要拿孩子的短處去跟別人家孩子的優點進行比較,這很容易傷害孩子的自尊心。全面評價孩子,努力挖掘孩子的閃光點,多鼓勵,減少孩子對父母的抗拒心理。只有家長懇切的提出希望,使孩子看到自己的潛力和前途,孩子才會進步得更快。
3、要讓孩子明白上學的重要性
學習是孩子們成長的一部分,它可以幫助孩子們獲得知識、技能和價值觀。如果孩子不愿意上學,我們可以向他們展示一些成功人士的例子,告訴他們上學是他們走向成功的必經之路。
4、幫助孩子們找到自己的學習興趣和愛好
如果孩子們對某一學科感興趣,我們可以給他們提供相關的學習資源和機會,鼓勵他們探索和發展自己的興趣愛好。這樣可以幫助孩子們樹立自信心,提高學習積極性。此外,我們還可以鼓勵孩子們參與課外活動。這些活動可以幫助孩子們結交新朋友、提高社交能力、增強自信心,同時還可以豐富他們的校園生活。
5、培養孩子的學習激情
幫助孩子樹立理想,引導孩子用努力搭建起一條通往理想的成功之路。同時,家長也應克服自身的各種消極情緒,在遇到孩子厭學的問題時,不要指責孩子,也不要怨天尤人,要以身作則,以積極向上的家庭文化來影響孩子。
6、勞逸結合
學習最后看重的是成績,而不是耗時間自我感動。家長與其讓孩子在學不進去的時候,仍然逼他坐在書桌旁耗費時間。不如勞逸結合,幫助督促孩子合理分配學習與休息的時間。因為人的注意力與精力都是有限度的,當學習時間過長時,孩子自然會感到厭煩、學不進去。所謂“磨刀不誤砍柴工”。充足的休息,往往是全身心專注學習的前提條件。
初中生不去學校的原因有哪些?
1、家庭因素
現在社會上基本都是獨生子女,家長對孩子的期望值是非常高的,往往不會考慮初中生的實際情況,對初中生采取的管教態度是“高標準、嚴要求。”有可能強迫初中生去學習一些他們不喜歡的知識,只要初中生做到不到位,就會對初中生進行責罰,久而久之,初中生會因此而喪失信心,進而產生厭學情緒。
2、討厭老師
初中生在學校學習時會受教師的影響,如果教師的教學態度不嚴謹,講課時無法吸引初中生,那么初中生就會厭煩這個老師,進而不愿意學習這一科目,而且現在學校的評價體系不是很完善,沒有充分考慮初中生的情緒,只看重初中生的分數,所以會使用填鴨式的方法幫助初中生學習,而沒有考慮初中生的興趣,進而使初中生產生厭學情緒。
3、自身因素
初中生的心理素質還不是很穩定,心理承受能力較弱,由于家長和老師對初中生的期望值較高,各位初中生如果連續幾次成績不好,那么很容易是自己的學習激情下降,進而產生厭學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