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的孩子正處于青春期,有些叛逆是很正常的事情。這個年齡階段的孩子的自我意識很強,他們想要自己當家做主,反感家長的說教與嘮叨,如果家長每次跟孩子聊天都只知道談學習的話,孩子自然會討厭跟家長的溝通。
初二孩子叛逆拒絕和父母溝通怎么辦?
1、仔細觀察談話是在哪里中斷的。
當家長與孩子溝通出現問題,孩子常常閉口不語或激烈反駁,使得既定談話中斷。反過來,家長可通過觀察中斷的節點,來反思哪些表達方式會激起孩子的反感,從而避免溝通中斷。
2、認真反省既往觀念,聽聽別人怎么說。
有些孩子認為父母的觀念過于陳舊,無法溝通,所以干脆拒絕溝通,堅持自己的想法。這時家長可從孩子同齡伙伴的父母中了解他們是如何看待和處理的,也許你會發現是自己太過苛刻。
3、認真思考孩子提出的要求,謹慎回應。
對孩子提出的要求匆忙答應而又反悔,會讓處于叛逆期的孩子很惱火,更難信任家長。有些家長習慣性否定,再與孩子談判,使孩子一開始就與家長對立。正確的做法是先告訴孩子我要認真考慮一下,然后再以孩子能接受的方式來回應。
4、重新認識孩子,了解他的世界。
家長往往過多關注和督促孩子學習,這種單一的溝通無法讓孩子開啟心扉。若要孩子接納,家長應和孩子聊他的生活狀態、感興趣的事。即使孩子不愿意分享,家長也應支持孩子去做感興趣的事,從而真正了解他的生活狀態。
5、換位思考。
家長也是從青春叛逆期走過來的,只是沒有現在的孩子表現得明顯,所以面對孩子令人不解的行為,不妨換位思考,想想孩子為什么會這樣。有了共鳴后就會理解孩子,能找出問題的癥結。
6、尊重孩子。
家長不要老是盯著孩子的弱點,不要拿孩子的短處同別的孩子的優點比較。在與孩子接觸時,家長應盡可能多找孩子的優點,并多鼓勵,減少孩子對家長的抗拒心理。
7、父母不要包辦所有事。
溝通很重要,溝通之后讓孩子自己去實踐更重要。如果孩子本該自己做的事情都由家長包辦,孩子就會產生依賴心理,久而久之就不會自己主動去思考問題解決問題,于是溝通變成了聽他人的話而行動,完全沒有了自我。
8、制定合理要求。
自由是每個孩子的天性,但是缺乏約束和規矩會讓孩子的行為變得肆無忌憚。因此,作為家長,我們需要設立合理的規矩和約束,給孩子一個合理的自由度。我們可以與孩子共同討論制定這些規矩和約束,讓孩子感到參與其中,并且能夠幫助他們更好地掌握自己的行為。
初二孩子叛逆拒絕和父母溝通的原因有哪些?
1、孩子每次試圖與家長交流時,都會被家長的一堆大道理所淹沒,并且強迫孩子去認同家長口中的大道理,導致孩子們不愿意跟家長溝通,因為這根本不能讓孩子們感受到交流的樂趣,得到的只有被強迫的反感。
2、很多家長長期對孩子的事情漠不關心,導致孩子們認為在家長的心中自己的事是不重要的,所以慢慢的開始不愿意和家長溝通,因為即使想跟家長交流也得不到回應,甚至還可能被家長當做是胡鬧,浪費時間,于是孩子干脆放棄了和家長之間的溝通。
3、有的家長對孩子的教育簡單粗暴,不允許孩子犯錯,不懂孩子的心理行為,沒有相關知識,以責罵、呵斥甚至體罰來代替一切,久而久之,孩子變得沉默寡言,在父母面前再也不肯開口說話。
4、只知道關心孩子的學習,有的父母只問孩子學習有沒有長進,不關心孩子在校園的其他趣事,時間一長,孩子就會反感跟家長的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