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處在叛逆期,真的很難管教。學習不好,還不聽家長的話,甚至厭學逃學。初高中階段的孩子,確實是處于心理的叛逆期,他們有屬于這個階段特定的心理特征。從發展心理學上來說,青春期孩子最重要的一個變化,就是自主意識的增強。所以家長在教育孩子時,不可采取強硬的手段。
15歲小孩不讀書怎么辦
1、給予孩子更多自主的空間、孩子這個時候需要一種“話事權”,如果不能滿足,便會跟父母鬧。其實,孩子此時萌發的獨立自主意識,以及獨立思考意識,是很難能可貴的。如果家長引導到位,孩子能夠很好地學會獨立,為自己的行為負責,并且能夠獨立思考,自行抉擇。
2、父母學會讓孩子承擔責任
孩子的主要任務是學習,如果孩子沒有學會承擔責任,那么孩子在學習上就是無所謂的態度。生活上父母注意需要讓孩子獨立,讓孩子養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習慣,如果父母事事代勞,很容易讓孩子失去責任心。只有孩子學會了承擔責任,孩子才能擔負起自己的責任、擔負起學習的責任、擔負起家庭的責任。
3、給予方法指導
很多孩子非常渴望學好,但卻缺乏正確的方法,久而久之他們的成績大幅下降,對學習產生了習得性無助。有些孩子和同學、老師相處中有障礙,成了孤家寡人,從而逃避上學。家長要對孩子學習方法、人際交往技巧進行指導,幫助孩子更好地融入學校環境。
4、多鼓勵少批評
不要在孩子面前緊盯成績不放,對待任何事,鼓勵比批評更有教育效果。當孩子發現你能撥開成績的困擾,看到他的閃光點時,他會真心為了你的肯定而做出更大的努力去學習。
5、制定合理的目標
結合孩子的現狀,制定稍微高一點的目標。比如孩子時常考50分,那么鼓勵孩子下一次爭取考到60分。當孩子達到目標后,家長應該毫不吝嗇地表揚孩子所付出的努力,才能得到這個好的成果。切忌設定太高的目標,反而讓孩子感到吃力。
15歲的孩子不愿意去上學,無外乎以下三個原因:
1、孩子基礎薄弱,難以跟上進度,對繼續學習失去了信心。
如果是這個原因,家長就要想辦法找相關老師及時幫孩子補上落下的功課。雖然這短期內有點難度,但用一年時間來彌補也是可以的,不妨讓孩子留級一年,如果做通了孩子的思想工作 話。
2、孩子不愛學習,對學習產生了抵觸甚至厭惡的心理。
這個時候,我覺得大人不能強迫小孩去學習,因為這樣一點效果都沒有,這時不妨讓孩子暫時休學一段時間,讓孩子多吃苦,讓他知道跟其他更辛苦的活兒比,讀書還不是最苦的事。這個時候如果小孩子能醒悟,覺得還應該去學校學習,那時他就會珍惜讀書時光,那么父母的良好用心就有了效果。
3、家庭的原因。
如家庭經濟困難,孩子想盡快幫助父母;或者父母經常吵架,孩子感覺很煩,又很絕望,他想早一日離開那個家,那父母就要好好安慰孩子,讓孩子安心求學;或者反省自己的言行,不要給孩子帶來傷害。須知家庭的環境好不好是孩子能否健康快樂成長的一個重要因素,是不能回避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