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歲孩子膽小怎么辦?
1、多些鼓勵,而不是溺愛
用鼓勵去代替溺愛,讓孩子大膽去嘗試,在不斷的實踐中樹立起自信心。當孩子掌握一項新技能后,家長也別忘記贊揚他哦!
2、幫助孩子發揮個性中積極的方面
幫助孩子發揮個性中積極的方面,讓他成為有個性的人。孩子是急性子,就鍛煉他做事的速度;是慢性子,就鍛煉他的條理性。強迫他改變秉性會讓你對他失去信心,更讓他失去自信。
3、當孩子有進步的時候要具體表揚
和孩子相處時,經常尋找值得贊許的具體理由,用贊許的語言鼓勵他,但不要空洞地表揚孩子。可以說:“孩子知道自己小便了,有進步嘛。”不要說:“孩子你真聰明,媽媽好喜歡你。”具體的稱贊給他自信,空洞的表揚會讓他自大。
4、給予孩子贊美和鼓勵
大家都喜歡得到別人的認可和贊美,小孩子也一樣。因此,在日常學習和生活中,家長和老師要多給予孩子贊美和鼓勵,幫助孩子樹立自信心。例如,當孩子完成一幅美術作品,家長要及時肯定孩子的勞動成果,豐富的畫面,和諧的色彩搭配,畫面中展現出的豐富想象力等,都是值得夸贊的。家長要及時發現孩子的閃光點,給予孩子鼓勵和贊美。
5、不能常常責怪孩子
像傻瓜、笨蛋、沒出息這類的話不能送給孩子。只有他扭轉了自己“處處不如人”的意識,自信心才能真正建立起來。孩子遇到困難時給予幫助,成功后給予獎勵。發現孩子的長處,告訴他,切忌提出不切實際的過高要求,拔苗助長容易形成自卑感。不要小看孩子,相信孩子。
15歲孩子膽小的原因:
1、過分關注恐懼
每個人都會產生害怕的心理,對于某個事物、某件事有恐懼的心理。害怕出錯,害怕失敗,害怕拒絕,其實這些恐懼本身并不影響自信。真正對自信有影響的是,你在一直想著我會出錯、會失敗、會被拒絕。越是過分關注恐懼,恐懼就越會被放大,從而破壞自信心。
2、苛刻的自我評價
思維決定行為。但是從進化的角度來說,我們的思維并非總是積極的,源于對生存的壓力,我們關注的可能是更多的負面信息。在做某件稍微有點挑戰的事情之前,你的大腦中可能會有一個小人,在告訴你:你并不擅長做這個事情,你沒有能力去完成這件事,你會隨時做砸這件事,別人不會幫助你完成這件事等等。
3、缺乏經驗
對于沒有做過的事情,我們必然不會感到自信。即使裝作自信,也會從某些細節反應出來。比如說從未在大眾面前演講,突然被邀請到臺上發言。雖然可以強裝鎮定,但是講話時,會聲音發顫,手不知道放在哪里,講話也磕巴。
4、缺乏技能
不擅長做某事,必然不會有自信的感覺。回想一下,剛開始學騎自行車的時候,總是會表現得小心翼翼,生怕摔倒,騎得很慢。但是當學會了之后,屁股還沒坐穩,車就已經騎出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