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歲孩子偷東西怎么教育?
1、細心教育、不打罵孩子
如果家長一味的指責孩子,說孩子是個小偷的話。在孩子的心中,就會給自己貼上一個“小偷”的標簽。結果便會陷入一種“破窗效應”。所以,正確的教育方式是細心教育、不打罵孩子,告訴孩子偷竊是一種不好的行為,并幫助孩子改正這個不良習慣。
2、加強孩子的物權意識
對于一些年齡小的孩子來說,物權意識不重可能導致他們出現愛偷東西的心理。這時候,我們要告訴孩子:自己的東西可以自己玩,而別人的東西必須要經過別人的同意才可以拿。如果孩子未經人家同意就亂拿東西,家長就應該及時阻止他們,告訴他們這樣是不對的。如果我們想要這些東西,可以征求別人的同意或者購買,我們才可以拿。
3、滿足孩子的基本需求
實際上,孩子喜歡偷東西,關鍵在于欲求不滿。這可能是由于家長平時對孩子的管理過于嚴格,讓孩子的生活缺少一些樂趣。這個時候,家長應該適當的滿足孩子一些基本的生活需求,這樣也有利于孩子良好性格的形成。
4、用換位思考的方式告誡孩子
孩子行為對錯,父母的價值觀會給孩子提供標準,所以給孩子建立正確的價值觀很重要。父母需要告訴孩子,哪怕是一針一線,也不應該拿別人的。父母應該引導孩子換位思考,用同理心能幫助孩子從他人的角度考慮事情。
12歲孩子偷東西的原因:
1、父母不好的示范
都說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在日常生活中父母的言行舉止其實也在潛移默化的影響著孩子。有些家長在平時生活中總覺得孩子小就不尊重孩子,亂拿亂用孩子的東西,當他家中有朋友到訪時,還要強行逼迫孩子把自己的玩具進行分享,這就讓孩子沒有物權的概念,逐漸形成了不好的行為習慣。
2、希望得到自己沒有的東西
有些孩子知道隨意拿別人的東西是不對的,但看到別人有自己喜歡的東西,總希望自己也能有,但父母并不買賬,只好“偷”來滿足自己的愿望而不被發現。
3、喜歡某種物質
若是孩子喜歡某個物品,可是孩子和小朋友要,小朋友不愿意給,或者父母不同意買,于是孩子會因為拒絕而產生的強烈的占有欲,因為正當手段得不到,所以孩子只好自己偷偷去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