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靜不下心讀書怎么辦?
1、發揮父母的榜樣作用,言傳不如身教。父母熱愛學習是很好的鼓勵。在學習氣氛濃厚的環境中長大的孩子,往往對學習有濃厚的興趣。家長和孩子一同學習。初入學的孩子自我約束力差,多關心孩子的學習,了解孩子的作業情況,并及時幫助改正錯誤。
2、設法提高孩子成績。提高孩子成績是培養孩子學習興趣很有效的方法。家長應設法提高孩子學習成績,哪怕是某一科的成績。
3、從孩子的某一特長出發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每個孩子都有好的方面,家長可以通過孩子的好的方面、特長和成功,趁機培養學習興趣和毅力,取得較好的效果。帶孩子去科技館或博物館。可以激發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增強孩子的學習興趣。
4、家長對孩子要多表揚鼓勵,少指責打罵。孩子都有自尊心,當孩子的成績被大家認可時,他們倍感自豪。家長不要放過每個值得表揚的機會,當孩子取得成績后要讓他感受到成功的喜悅,要讓他知道成功是多么快樂,于是他下次會照樣去做的。這種溫和的表揚方式很容易被孩子接受,孩子也不會因一次成績不好而失去學習興趣。
5、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很多家長和老師在孩子學習過程中,一味地將視線聚焦在排名和成績上,并沒有看到孩子自身的努力和上進心。這種過于對結果的重視,只會使孩子的積極性被打擊,也會將他們推入到厭學的深淵。
因此,對初中階段的學生來說,要想使學習回歸到積極正常的軌道,要盡可能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激發孩子在學習中的主動性,才是最主要的,這也是回避厭學最主要和最不可忽視的手段。
6、注重學習方法的培養。在孩子學習和成長的過程中,會面臨著很多挑戰,每人挑戰成功一次,他們的自信心和能力都會成倍地增加,會讓他們在下一個階段有更強的動力。但是,如果要想讓孩子的競爭力更強,每一次都能打勝仗,一定要在進入到初中階段后,培養他們的學習方法,提高效率,才能更好的百戰百勝的狀態,避免厭學情緒的出現。
7、要有耐心,不要急功近利。家長在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時,要有耐心,因為孩子的心智發展還不夠成熟,穩定性不夠,所以多好動愛玩,所以不要過于急于求成,以避免造成負作用。
初中生靜不下心讀書的原因:
1、壓力過大
大部分中學生出現厭學的情緒,都是因為壓力過大導致的。小學階段隨隨便便學習,成績都可以位列前茅,甚至還可以得到家長的表揚和掌聲。但是,進入到初中階段后,學習難度的增加和競爭壓力加大的中考,也會出現各種吃不消的情緒。
2、外界因素的影響
外界環境,對中學生帶來的壓力絲毫不小,來自于同齡人的橫向對比,來自于父母的殷切期待和老師的諄諄叮囑,都會讓他們無所適從。這些壓力無時無刻不存在,幾乎出現在他們生存的每個空間中,不管是回到家中,還是回到學校,總之,無孔不入。
3、學業成績無法跟上
這非常容易造成厭學情緒,由于學業成績較弱,無法跟上課程學習,促使自身校園內有“度日如年”的覺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