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而言之,厭學情緒很多時候是由于學生自己不正確的認知造成的。一旦產生厭學情緒,對整個學業的影響是非常大的,所以一定要謹慎對待厭學情緒。
初二厭學有哪些表現?
一、對學習采取消極態度患有厭學的孩子,最明顯的表現就是態度消極。
不少孩子在父母家人和老師的壓力下,越來越討厭學習。甚至一想到學習,他們的情緒就開始不受控制,出現緊張、焦慮、惶恐、厭惡等。這些不愉快的經歷都在促使著孩子的情緒激化。但凡心情受到影響,他們就會明確表現出來,用消極怠慢的態度來對待一切學習活動。
二、經常曠課遲到。
孩子上學遲到一兩次,可以說是意外,但是次數要是多的話,家長就要提高警惕了,不要把孩子的這種情況當做很正常,家長知道孩子遲到了,一定要去問下孩子遲到的原因,看孩子是不是已經對學習沒有興趣了;如果孩子經常曠課逃學的話,肯定是對學習一點興趣都沒有了,孩子的這種做法只是為了要逃避學習。
三、課堂注意力不集中。
孩子要想課后老師留的作業都會做,那么就要把握住課堂上老師所講下的知識點,只有這樣孩子才能完全的理解。孩子注意力不集中,造成的影響就是,在上課的時候,孩子會錯過很多關鍵性的只是,導致學習成績不斷下滑,而這其實也是孩子厭學的一種表現,因為孩子已經沒有一點心思去學習了,他寧愿把注意力放在其他別的地方,也不愿意好好去聽孩子講課。
四、經常不去做作業。
老師課后為孩子布置作業,其實不是單純的看孩子到底有沒有完成作業,其實是為了看孩子把今天講的內容是不是完全理解了。對于那些不愿意做作業或者拖著不做作業,敷衍了事的孩子,說明這段時間已經開始有厭學情緒了,因為孩子根本美譽用心學習過,那么自然也就不知道該如何寫作業了。
五、不喜歡和家長討論學習。
現在很多家長都是比較關心孩子學習的,每隔一段時間家長都是會問孩子最近一段時間的學習情況的,而很多產生厭學情緒的孩子是不愿意跟家長去談的,當家長跟自己去談學習的時候,孩子不是不耐煩的打斷,就是躲進自己的屋子里。家長一旦發現孩子不喜歡學習了,一定要及時去引導孩子,讓孩子盡快擺脫厭學情緒,當然這個引導并別不是打罵孩子,或者說教,只有用一些正確的方法,這樣孩子才能盡快的擺脫厭學情緒的困擾。
初二厭學有哪些方法處理?
一、 樹一個目標。
對于很多學生來說,目標過大,過空、過長,都不會對孩子產生太多激勵,只有樹立一個個的小目標,比如超過某個水平差不多的同學,不斷實現一個個的小目標,才能帶來成功感和成就感,才能不斷激勵向最好的大目標前行。
二、少一點期望。
適度期望才能給孩子動力,期望過大,孩子就像托馱著殼的蝸牛,艱難前行。父母要學會夸孩子,就像小時候,孩子每學會一樣新的本領,都會讓你感到驚訝,都會讓你認為自己的孩子是“神童”,而現在你之所以不斷打擊孩子,是因為你的期望值太高了,孩子怎么努力,都不如別人家的孩子。
三、要多給予孩子一些鼓勵和認可。
有的孩子可能學習很努力,總想考個好成績,每次考前都會比較焦慮,可能會睡不著覺,家長不要說你考不好也沒關系這樣的話,孩子會更加焦慮,覺得家長可能放棄自己了,或者是家長對自己本來就沒有信心,于是他會更緊張,考完了再說我們覺得你都挺棒的,要給予孩子一定的信心,讓孩子減少面對考試的焦慮情緒。
四、尋找適合的方法。
構建知識構架。可以通過建立錯題本的方式,每次考試后,主動進行試卷分析,剖析每道題的失分點,即便是考了滿分,也要認真總結經驗。哪個同學得分比自己高、哪個同學錯題整理的好,他都要從別人的長處中虛心吸取經驗,幫助自己更好地進步。
五、適當放松運動,保持旺盛精力。
適當鍛煉鍛煉身體,不僅可以起到放松的作用,還可以增強體力。比如課間走出教室,散散步活動活動腰肢。除了運動之外,練習一些特殊的放松方式,比如閉合雙眼,深度呼吸,或者舒適地坐在椅子上或躺在床上,舒展四肢,是有益于身心放松的。而且適當的鍛煉容易增加食欲,攝取足夠營養,促進新陳代謝,保持旺盛的精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