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的孩子剛從小學畢業,正處于“孩子王”的狀態,對學習還沒有深刻的認識,因此就會形成讀書沒有動力的樣子。所以,作為家長,為了孩子初中三年的學習效果,一定要提早激發孩子的學習動力。
初一孩子讀書沒有動力怎么辦?
1、首先要讓孩子認識到學習的重要性。列出學習可能給孩子帶來的好處,不學習有哪些危害。然后給孩子制定一個合適的目標,并進行不斷的調整、完善。采用激勵、獎勵等各種方法,實施和完成計劃,養成學習習慣。
2、要有正確的價值觀。價值觀為人自認為正當的行為提供充分的理由,是浸透于整個個性之中支配著人的行為、態度、觀點、信念的一種內心尺度。當一個中學生確立了正確的價值觀以后,他就知道了需要什么,選擇什么,應該做什么,并盡力設計自己,為確立的目標去自覺地奮斗。
3、分析孩子的現狀,明確幫助孩子的目標與策略。可根據對孩子的觀察了解以及從老師那兒得到的信息,再加上進入初中以來孩子幾次考試的成績等,分析孩子的學習態度與習慣、學習能力以及現有的學習水平,列出優勢與弱點,做到心中有數。
4、利用學習結果的反饋作用。讓孩子知道自己學習的結果,會產生相當大的激勵作用。因為學生知道自己的進度、成績,可以提高學習熱情,同時,通過反饋又可以看到自己的錯誤和缺點,激起上進心,及時改正。實驗證明:反饋在學習上的效果是很顯著的,尤其每天及時反饋,較之每周的反饋率更高;不知自己的學習結果,缺乏學習的激勵,則很少進步。
5、讓孩子享受學習的成就感。當孩子不斷失敗,無法成功的時候,他就會喪失繼續奮斗的動力。家長這時候就需要多鼓勵孩子,讓孩子有成就感,體會到學習帶來的樂趣。一開始,家長可以找一些簡單的問題讓孩子做,當孩子答對的時候,家長要毫不吝惜地夸獎孩子,給孩子一些實質性的獎勵也是不錯的選擇。這以后,便可以漸漸提升問題的難度。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家長要耐心地陪伴孩子并給予幫助。
初一孩子讀書沒有動力的原因:
1、學習科目增加,難度加大
從小學進入初中,學生要學習的科目越來越多,學習時間越來越長,學習負擔也越來越重。在課程難度增大、教學速度加快的情況下,部分學生由于基礎差,學習方法欠缺,自我調適能力有限等原因,在學習中深感吃力,跟不上進度。
而在學校大班額教學中,由于規定的教學內容和嚴格的教學時數限制,不可能做到人人懂了第一步才教第二步。由此,隨著學習內容的不斷加深,學習吃力的學生會越學越累,造成個人目標與個人能力之間的矛盾,他們便產生逃避甚至害怕心理。
2、環境期望值過高
從家庭到學校,施加給學生的“讀書”壓力呈現飽和狀態。這種超內在需要的外刺激正處于叛逆期的初中生叛逆、厭學等行為逐漸形成,并隨著外在壓力的加大而日趨嚴重。一位學生在接受心理咨詢時說:“我感覺到只有分數才是我父親的兒子。”這種情況造成學生心理負擔過重,學習時精神難以集中,學習效率很難提高,最終導致厭學情緒和行為的產生。
3、中考的壓力
青少年進入初中,就首次面臨中考的壓力,由于高中不是義務教育,中考面臨一定的淘汰性,競爭激烈,再加上應試教育的影響,考試頻繁,這一切都會太大減少初中生學習活動中積極的情感體驗,且隨之而來的考試焦慮情緒也會日益增加。這種情況會使初中生的學習動機受到強烈的沖擊,年級越高,這樣的經歷就越多,學生的學習動機也就越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