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歲的孩子雖然還小,但他做任何事情都有他自己的道理,有時候作為家長的我們看不懂孩子的做法,這時候不要以高高在上的掌控者的身份去判斷孩子的對錯,可以以朋友的身份,平等的和孩子溝通交流,了解孩子真正的想法之后,再去客觀判斷和引導。
十二歲小孩厭學怎么辦?
1、關注孩子的內心感受
很多父母對孩子說得最多的就是這三句話:“作業做了嗎?”,“考得怎么樣?”,“好好學習啊!”。這還算好的,不打不罵嘛。有的孩子說:我媽說她愛我,我看她只愛分數。當父母的換位思考一下,孩子這么說是不是也有孩子的道理。用欣賞而不是挑剔的眼光去看孩子。如果父母能從各個方面賞識孩子,而不是打擊和排斥的話,孩子的自信就會提高,能感受到父母的接受和認可,親子關系也一定會大有改善。
2、幫助孩子樹立目標
幫孩子樹立目標,需要從孩子的興趣愛好入手。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一個人只有干自己感興趣的事,才會不知疲憊、全力以赴、其樂無窮,因此成功的可能性也很大。所以,父母應該從孩子小時候開始關注、愛護和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讓孩子在感興趣的事物中得到快樂,得到成就感,得到成長。但興趣愛好一定是孩子自己的,而不應該是父母強加給孩子的,也不應該是隨大流人云亦云的。
3、給予孩子適當鼓勵和支持
當孩子考試成績不理想時,父母應該多給孩子一點鼓勵,讓孩子知道自己沒有那樣差,而不是一旁指責孩子,讓孩子產生自卑的情緒。只要孩子認真學習并且努力的時候,家長就要給予孩子鼓勵,哪怕是一句話、一個輕撫、一個會心的微笑都會強化孩子的正確行為,讓孩子感覺到學習是一件愉快的事情。
十二歲小孩厭學的原因:
1、父母看到孩子不好好寫作業,就對孩子大吼大叫。有的孩子在學校學習非常吃力,受到了老師的批評,回家后父母不管不問,看到孩子不好好寫作業,就開始教訓一番。這樣孩子在學校受到老師批評,回家又受到家長的指責,讓孩子感覺學習很痛苦,那時間長了,孩子自然就會產生厭學傾向了。
2、孩子不喜歡這個老師而產生對這個學科厭學。一個家長說孩子剛開始成績很好,后來有一次因為作業沒有寫完,被老師批評了,孩子逐漸的就對這一個學科產生了厭學的傾向。
3、父母和孩子之間的親子關系不好。父母和孩子之間的親子關系不好,是引起孩子厭學的一種非常普遍的現象。往往這類父母總是喜歡控制孩子,讓孩子聽話。如果是這樣的情況,那父母先和孩子處理好關系,關系好了一切都好說,關系不好,說的再多,孩子都不愿意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