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的孩子正式朝氣蓬勃的時期,對于新鮮事物往往充滿探索欲,接納吸收新知識的能力很強,但是也容易走彎路,厭學不愿意上學是這一階段孩子會有的典型表現(xiàn),因此需要家長耐心引導。
孩子初二不愿意上學怎么辦?
一、表達態(tài)度。
“我們很擔心你,想幫你!”和孩子站在一起,平靜的安撫他們躁動的心。千萬不要激起他們的“敵對”情緒,走向孩子的對立面。不然,就失去了改變孩子想法的主動權(quán)。
孩子在不想上學這個階段,心里是敏感、躁動不安的,很容易因為家長的態(tài)度和反應走向家長的對立面。發(fā)現(xiàn)孩子不想上學之后,不要否定孩子的想法,更不要打罵、講道理。平靜的安撫孩子躁動的心。讓他們覺得家長是在幫他、是可以商量的,而不是“敵對”的。不然家長就失去了改變孩子想法的主動權(quán)。
二、理解孩子。
理解孩子的感受、獲得孩子的認同,讓他能聽進去家長的話。
理解孩子感受的這一環(huán)節(jié)往往被很多家長忽視,它卻獲得孩子認同,能扭轉(zhuǎn)孩子想法的關(guān)鍵環(huán)節(jié)。孩子說出自己的情況和想法以后,家長要鄭重的表示出理解:‘爸爸媽媽理解你的感受!’一句話就能得到孩子的認同。有了認同他才能聽進去家長的話,家長也才有機會改變孩子的想法。
三、鼓勵每一個進步。
許多家長都會關(guān)注孩子的學習成績,有時候卻會忽視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付出的努力,以及所獲得的微小進步,這樣很容易打消孩子的積極性,還可能讓孩子產(chǎn)生挫敗感,因此家長要及時對孩子的進步進行鼓勵,使得孩子的正確行為得到強化,告訴孩子要注重過程而不是結(jié)果,在學習的過程中付出的努力和收獲也是寶貴的。
四、引導孩子科學有效地進行學習。
有些孩子感覺學習壓力很大,產(chǎn)生厭學心理,不是因為不愛學習,也不是因為學習任務繁重,而是因為缺乏興趣,沒有前進的動力,自然是會感覺心累的,人只有在做自己十分感興趣的事情的時候,才會全身心投入,并且甘之如飴,因此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家長要重視孩子的好奇心,使孩子帶著好奇心去學習各種科學文化知識,不斷觀察、探索世界,這樣孩子才會享受學習的過程,感受知識的魅力。只要家長能循循善誘,引導孩子運用科學有效的方法進行學習,那么孩子的成績終會得到明顯的提高的。
五、多方面培養(yǎng)孩子的興趣。
讓孩子學習是為了提升孩子的文化素養(yǎng),開闊眼界,讓孩子能夠有效的綜合發(fā)展,而不是讓孩子成為學習機器,因此家長要學會引導孩子學習,幫孩子把學習變成一件輕松愉快的事情,激發(fā)孩子的求知欲,讓孩子學會自主學習。可以為孩子提供一些接觸外界的平臺,讓孩子發(fā)現(xiàn)自己更多的優(yōu)點,樹立自信心,轉(zhuǎn)移注意力,這樣能有效避免孩子沉浸在成績不好的挫敗感中難以自拔。
六、幫助孩子找到正確的學習方法。
家長可以幫助孩子提高學習上的自信心,幫助孩子找對正確的學習方法。如果是基礎(chǔ)知識不牢固,家長可以幫助孩子補習,或者讓孩子尋求老師的幫助,另外平時讓孩子多預習,多復習等等。鼓勵孩子面對眼前的困難,通過家長對孩子學習方面的引導,讓孩子重新建立學習信心,重新回到學習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