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升入高中,不同的家長,根據學生的成績,選擇最適合于自己小孩的學校,這是家長應盡的義務,也是保證自己小孩將來獲得足夠發展必由之路。
初中升高中怎么選學校
一、學校級別。一個省區按行政區劃來分,城市分為省會城市和非省會城市,按政治、經濟、文化和教育發展程度來分,城市可分為省區政治經濟文化教育中心城市和非中心城市。在城市中的高中又分為重點高中和普通高中。
選擇的原則應是優先選省會城市的重點高中,然后再到省區排第二城市的重點高中,優先選擇重點高中,然后再選擇普通高中。省會城市里的重點高中,集中了全省區最優勢的資源,是其他非省會城市所不具備的。比如政策資源、財政資源、人才資源及優質生資源等。省會城市的普通高中的條件一般也優于非省會普通高中。
二、辦學規模及優勢。省會城市里的高中一般也會有兩到三所,所以也要有所選擇。有辦學規模大些,也有小一些的。不同的學校,理科文科的優勢是不盡相同的,選擇學校,優先考慮小孩強勢科所對應的學校,若兩校優勢科目水平相當,則優先選學校規模較小的學校。主要原因是規模較大的學校,因為剛擴招,新老師也必然新招,稀釋了一定的師資力量,可能對自己小孩的優勢和發展前景有影響。
三、學校文化及辦學理念。老聃說“天長,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長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無私邪?故能成其私。”一個有文化底蘊和獨到的辦學理念的學校,它會一心一意地去為學生著想,真誠為學生服務。這樣的學校有更人文的因素,有更高的思想境界。在這類學校讀書,不僅能收獲知識,而且還能熏陶情感,陶冶情操。
四、歷年名校錄取數。作為一個家長,自己的小孩成績為優等,去看一個重點高中的升學率是沒有意義的,要看的是每年上清北多少人,上復交浙科大多少人。上重點高中,已經考上名校的學長學姐,就是學弟學妹成功的榜樣,就是學校教育成功的金字招牌和教育前進路上的指示燈塔和標桿!上重點高中,就是要以上清北為目標,沒有人生之夢,又何來學習的動力,何來持續的堅苦拼搏呢?即使中考成績僅勉強能夠上的高中,這類學校競爭力和影響力也是無以倫比的。
五、就讀生源構成。學校資源的有限性,決定了學校就讀學生來源的有限性。重點高中服務對象為高中應屆生,本來就是沒有為歷屆生教育的義務,但由于學校為了經濟利益和升學率,所以重點高中中有不少學校采用了不同的名義開辦了復讀班。由于復讀班自然占用了學校的資源,因而報考時選擇純應屆生的學校,那么獲得的東西性價比更高些。
六、學校設施及環境。這是學校硬件的展示,是學校實力的體現,是政府辦學投入的標尺。更好的設施和環境,學生學習更為順當便利,生活更為舒心。
當然,擇校沒有統一的標準,更沒有強制性,選擇什么學校,首要的條件是中考成績達到錄取線。然后選擇什么學校,由家長和學生憑自己的興趣愛好,作出理性的決定。
初中升高中選擇學校需要注意什么
初中生應該填報自愿來選擇學校,每個省市填報自愿都有所不同千萬不能盲目,看孩子自身水平。
填報志愿,不要跟風。不要不分情況的,一律選擇名校。家庭經濟情況一般的,就盡量不要選擇擇校。
1、要根據往年學生填報志愿的總體情況填報志愿,報考示范性高中的學生比例比較平均,如果第一志愿報不好,第二志愿也很可能落空。比如:孩子第一志愿報了很想去的甲學校,第二志愿報了想去的乙學校,就可能出現這樣的情況:如果分數很高,甲學校肯定會錄取。
如果分數是中上,第一志愿報了很想去的甲學校,但報這所學校的學生的分數都很高,報乙學校學生的分數也很高,報甲和乙學校的志愿必然落空。所以填報第一志愿和第二志愿之間要有梯度,所報志愿要高低結合。
2、對于是否服從調配欄目。如果填報了“服從調配”,考分又達到了最低錄取線,學生將肯定有學上。當然,如果填報“不服從調配”,盡管也上了最低錄取分數線,但第一志愿、第二志愿、擇校志愿都未被錄取,就不能被調配錄取了。
初升高的途徑有哪些
1、中考
初升高的主要生源仍舊來自于中考,因此中考依舊是初中生大部分的選擇。中考成績,決定了你的高中去向。
初升高學校擇優錄取,選拔的標準就是中考分數。想要去到理想的學校或者更好的學校,還是要認真備考,爭取高分。
2、直升
由本校初中部直接升入本校初升高就讀,且不需要中考的方式就叫做直升,目前通過直升升入高中的大部分都是私立學校。
對私立學校而言,直升生是高中部的主要生源。對于直升,每所學校的升學要求不一樣,直升名額也不一樣。
直升的優勢在于,學生不需要參加中考,減輕了升學考試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