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想上學,可以說是孩子人生道路上的一個關口,此時此刻,最需要的是家長的理解、溫暖和強而有力的支持。孩子不想上學,是他心理上的無助、能力上的無奈、內心痛苦的外在表現。孩子厭學,并非意味著孩子就無可救藥了!厭學僅是一種階段性的對學習的放棄,只要引導得當,孩子完全是有希望的,那么初一男孩不想上學怎么辦呢?
初一男孩不想上學怎么辦?
1、找出原因。
(1)初一的課程設置和學業難度與小學有本質的差別,更多都是以抽象化思維為主,而且學業量和難度同時增加令孩子們一時難以適應,而孩子自己并沒有具備適應這種雙重學業難度的學習力,所以本身有可能是孩子在學業上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難,而在之前的教育中孩子的抗挫能力并不是發展得很好,所以自己也無法解決這種能力和心理上的雙重難題,也會表現出不想念書。
(2)陌生環境導致的適應困難。初一對于孩子來說,是進入到了一個完全陌生的環境,孩子對于學校、老師、同學等一切事物都是陌生的,人突然進入到陌生環境中,會產生不同程度的焦慮、擔心、害怕,所以很多新入學的孩子如果本身的適應能力不是很好的話就會在初一出現各種不良反應,不想上學就是其中之一的表現。
(3)由于孩子性格和能力的原因,無法在新的群體中迅速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而這個年齡段內心的最大需求就是交往動機,如果現實無法滿足孩子的內心需求,孩子就會產生逃避的行為,也會表現為不想念書不想去學校。
2、科學引導,提升孩子的自信心。
孩子的成長需要家長的科學引導,很多家長因為對孩子實施“放養”政策,不了解孩子的真實學習狀態,也不引導孩子正確認識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導致孩子接連遭遇挫折,進而失去自信心。
家長要幫助孩子合理規劃學習時間和休息時間,引導孩子養成閱讀和思考的習慣,不要一下班回家就躺在沙發上玩手機、刷視頻,要花點心思陪伴孩子,并研究如何提升孩子的學習效率,讓孩子從學習中得到成就感,以提升自信心。一旦孩子有了自信心,他們就不再強烈地排斥學習,他們對學習的態度也會漸漸從討厭變為喜歡。
3、培養興趣,增強孩子的學習動力和求知欲。
興趣是人們開展活動的最大動力之一,如果孩子對學習有了興趣,他們就會主動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去,積極地解決學習中遇到的困難。而要想讓孩子對學習有興趣,首先家長本人要對學習很有興趣,平時家長要陪孩子看看書,偶爾與孩子討論一些閱讀感想;在旅游的時候,多跟孩子聊聊歷史、地理和當地的文化。父母的言行對孩子影響很大,父母喜歡學習,孩子大多都對知識抱有極大的興趣。
其次家長要想辦法設計有趣的學習情境,讓孩子在學習過程中感受到快樂。人們對快樂總是沒有抵抗力的,他們會被快樂牽著鼻子走,并因此“上癮”,十幾歲的初中生尤其如此。
4、幫孩子找到正確的學習方法。
作為家長,應該幫助孩子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并且找到正確的學習方法。如果發現孩子學習成績上不去或發現孩子成績下降,就要及時幫助通過自己的分析和請教孩子的老師的辦法,找到問題的根源,然后針對性的幫助孩子調整學習方法。
5、讓孩子享受學習帶來的成就感。
一個人如果總是失敗,享受不到成功的喜悅,慢慢地就會失去斗志,孩子學習也是一樣。當孩子表現出優秀的一面時,家長要學會及時地去鼓勵孩子,哪怕是一小點提高,都應該加以肯定,這樣孩子心里就會有種自豪感,時間久了就會體會到學習帶來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