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的知識點,并不是孤立的,可能在剛開始,學習知識的時候,會覺得很難。但是當學生的基礎知識,記得越來越牢,學習的難度系數會遞減。這個時候孩子各科的成績,也會慢慢提高。
初一每門課都不及格怎么辦?
1、上課認真聽講的習慣
一定要讓孩子知道,和懂得,上課認真聽講的重要性,否則在課后,就要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來掌握當天所學的內容,及完成作業。
其直接的后果就是,犧牲他自由支配的時間,讓孩子認識到這樣是不合算的。
2、課后及時復習的習慣
新學內容,課后的及時復習,鞏固,是非常有必要的,重復就是最好的記憶方法。
當然作為數學學科的特點,不能僅靠記憶,還需要理解。如果沒有及時的復習鞏固,一旦遺忘后再來復習,就相當于重新來一遍,這樣不管是時間,還是精力上,都要更多。
在沒有老師的指導下,既使重新來一遍,也可能搞不懂,知識是相互連貫的,前面的沒學好,又影響后面的學習。
3、有準備的去聽
也就是說聽課前要先預習,找出不懂的知識、發現問題,帶著知識點,和問題,去聽課,會有解惑的快樂,也更聽得進去,容易掌握。
4、參與交流和互動
不要只是把自己擺在“聽”的旁觀者,而是“聽”的參與者,積極思考老師講的,或提出的問題,能回答的時候積極回答(回答問題的好處不僅僅是表現,更多的是可以讓你注意力更集中)。
5、學習態度要端正
初一的學習,相對要容易得多,基于從小學到初中的過度,難度不會一下子增加很多,只要態度端正,學好各科不會太難。
安排得合理,也會有時間玩耍,發展一項愛好,是很好的時機,等到初三壓力很大時,愛好可以緩解自己,幫助自己度過難關。
初一考試有什么答題技巧?
1、缺步解答
初一數學考試中,如果遇到一個很困難的問題,確實啃不動,一個聰明的解題策略是,將它們分解為一系列的步驟,或者是一個個小問題,先解決問題的一部分,能解決多少就解決多少,能演算幾步就寫幾步,尚未成功不等于失敗。
特別是那些,解題層次明顯的題目,或者是已經,程序化了的方法,每進行一步得分點的演算,都可以得分,最后結論雖然未得出,但分數卻已過半,這叫“大題拿小分”,確實是個好主意。
2、退步解答
"以退求進”是一個重要的解題策略。如果你不能解決所提出的問題,那么,你可以從一般退到特殊,從抽象退到具體,從復雜退到簡單,從整體退到部分,從較強的結論退到較弱的結論。
總之,退到一個你能夠解決的問題。為了不產生“以偏概全”的誤解,應開門見山寫上“本題分幾種情況”。這樣,還會為尋找正確的、一般性的解法提供有意義的啟發。
3、輔助解答
一道題目的完整解答,既有主要的實質性的步驟,也有次要的輔助性的步驟。
實質性的步驟未找到之前,找輔助性的步驟是明智之舉,既必不可少而又不困難。
如:準確作圖,把題目中的條件翻譯成數學表達式,設應用題的未知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