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長覺得,孩子長大后進入初中之后,都會有自己的想法,平時和家長溝通比較少,面對孩子成績下降,家長也不知道如何與孩子溝通。其實家長不要老是以學習成績入題,家長能夠從家事下手,將孩子的心情穩定下來后,再談正事。
初中孩子不愿意和家長溝通怎么辦?
1、了解孩子青春期的情緒特征
家長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對孩子的影響,要培育自己的同理心,盡可能從孩子的立場看事物,理解他們可能的感受和體驗。很多父母都以為不用和孩子多說話,沒有什么意義,實際上你說的所有東西,即使他今天不懂,今后也都會成為構成他思維方式的重要組成部分。
2、在自然狀態下用聊天的形式
孩子在初中階段是青春最為叛逆的一個階段。家長必須要了解這個階段孩子的特征,不能再像小時候管教他那樣管教青春叛逆期的孩子。因為,這個時期的孩子有強烈的反叛心理和對抗心理。他們有極強的內心獨立感,渴望擺脫父母的控制和束縛。因此,建議和孩子談話不要太正式,不要太生硬,最好是帶著孩子外出一起散步、購物或吃飯。
3、嘗試著去了解孩子
看看孩喜歡什么?有那些心理需求?不愿意跟父母說話,一方面是自己說了父母不會支持和幫助他們,另一方面是與孩子的親子關系不好,所以一說話引起孩子內心的不舒服,所以他們用不說話來避免和你們之間的沖突和矛盾。
4、改善環境潛移默化地改變孩子的心情
孟母三遷的故事說明環境能夠改變孩子的心理結構。但是,現在的家庭大部分沒有條件遷來遷去,哪怎么辦呢?可以通過改變家庭小環境的方式來影響孩子,如粉涮房子,重新擺放一些家具,淘汰或添加一些家具,養殖花草、觀賞魚、寵物狗貓等,使小環境的風水更令人暢快一些。
5、通過活動建立關系
孩子不愿意說話,但可以通過干一些小家庭來改善關系。如讓孩子洗洗碗、打掃一下衛生、看看電表、澆澆花,使使肥、溜溜狗,喂喂魚等,特別是需要兩人干的活,讓孩子參與進來,如需要搬動家具、需要兩人才能抬的重物等,使孩子無法回絕。
6、多說積極的話
家長一定要避免言語這把利劍。在跟孩子溝通的過程中,要多看到孩子積極的地方,多說積極的、鼓勵的話。皮格馬利翁效應中說,期望什么就會得到什么,得到的不是想要的,而是期待的。家長期待孩子成為什么樣的人。那么請家長反反復復地對他進行積極的心理暗示。
7、多與孩子相處
孩子不愿意與父母溝通最大的問題就是因為平時父母與孩子溝通的太少了,導致遇到一些問題的時候就不愿意與父母溝通。初中本來就是很關鍵的時候,孩子的時間是很緊張的,父母空閑的時候幫助孩子們整理整理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