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很多的孩子都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家長們說起孩子的種種懶態,總是頗有共鳴。那么,十二歲孩子特別懶怎么辦?
十二歲孩子特別懶怎么辦
1、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念
高爾基說過:“勞動是世界上一切歡樂和美好事情的源泉?!钡?,現在很多孩子卻不是這樣認為的,絕大原因出現在家長身上。家長覺得勞動會耽擱孩子學習的時間,影響孩子的學習成績。
殊不知,爸爸媽媽的這種觀念恰恰剝奪了孩子對勞動的認知,使孩子失去了在勞動中感受快樂的機會。
2、允許孩子做不好
孩子沒有做過家務,一開始做家務可能不是幫忙,而是添亂。他們一開始也許會將白衣服洗成花衣服;煮飯卻煮成了粥;拖個地,家里變成了水災現場……
但是,爸爸媽媽要允許孩子做不好,不要去責怪他們。我們要明白,世界上沒有任何一件事情是可以一蹴而就的。它們都是需要有一個由量變到質變的演變過程。
3、和孩子一起做
我們爸爸媽媽都知道,勞動是一件多么枯燥乏味的事情。孩子剛剛接觸勞動的時候,他們可能會興致勃勃。但是做多了幾次,他們就會失去新鮮感,不愿再干了。
只有爸爸媽媽也參與到勞動當中來,孩子才不會感覺只有自己一個人在孤軍作戰。他們的勞動熱情才能一直保持,才會干勁飽滿地繼續干下去。
十二歲孩子特別懶的原因
1、父母沒有起到表率作用
有的父母自己做事很拖拉,沒有時間觀念,還一個勁的想要糾正孩子拖拉的習慣,結果往往不盡人意,古人云:“己身不正,雖令不從”,俗話也說:“上梁不正下梁歪”,因此,如果父母自己的行動力很差,對孩子行動力的培養就無從談起了。
2、父母的精力太分散,沒抓重點
生活中,不少父母既要管孩子的吃喝拉撒,又要管孩子的學業功課,還得糾正孩子的不良行為,不少父母深感吃不消,抱怨自己忙的連洗澡的時間都沒有了,關鍵是效果還不好,其實是因為沒抓住重點,精力過于分散,才會導致父母吃力不討好。
3、父母定的“規則”不合理
有的父母對孩子說:“下次再敢睡懶覺,就罰你一天不許吃飯!”,結果孩子下次又睡懶覺了,父母又不忍心真的讓孩子斷糧一天,結果“規則”沒兌現,導致孩子的惰性變本加厲,所以,不合理的“規則”,是阻礙孩子發展行動力重要因素之一。
孩子總是時不時的偷個懶耍個滑,這就需要父母在后面用“愛和責任的小鞭子”抽打著,鞭策著他不斷向前。當前進成了慣性進步,孩子也就改掉懶惰的壞習慣了,步入穩健的成長正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