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進入初中以后,隨著青春期的到來身體和心理都會發生很大的變化,這個階段的孩子最難管理,因為這個階段孩子正在形成自己的思維,而這種思維又處于半幼稚半成熟狀態,成績也會不斷下滑。
孩子初中成績一直下滑怎么辦?
1、改正不良的學習習慣
在初中,孩子的學習成績大幅度下滑,另外一個重要因素就是,孩子沿襲了在小學時的不良學習習慣。就拿考試時做題的速度來說,小學高年級考試內容用120分鐘完成,對于大部分孩子來說都是比較寬松的。因此孩子在考試時不會緊張,他們會慢慢地做題;而老師和家長也要求他們慢慢做,這樣孩子就養成了“慢”的習慣。
2、注重檢查和糾錯
細節決定成敗,學習也不例外。學習成績好的學生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他們中的大部分都非常注意細節。比如平時寫完作業之后檢查一遍,符號、小數點、計算等有無錯誤。孩子成績下降可能也有粗心的原因。在平時的學習過程中養成注意細節的習慣,在考試中能避免95%以上粗心出錯的概率。
3、注意老師講課的開頭和結尾
老師的“開場白”往往是概括上節內容,引出本節的新課題,并提出本節課的目的要求和要講述的中心問題,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老師的課后總結,往往是一節課的精要提煉和復習提示,是本節課的高度概括和總結。
4、要養成記筆記的好習慣
最好是一邊聽一邊記,當聽與記發生矛盾時,要以聽為主,下課后再補上筆記。記筆記要有重點,要把老師板書的知識提綱、補充的課外知識、典型題目的解題步驟和課堂上沒有聽懂的問題記下來,供課后復習時參考。
5、作業要獨立完成
只有經過自己動腦思考動手操作,才能促進自己對知識的消化和理解,才能培養鍛煉自己的思維能力;同時也能檢驗自己掌握的知識是否準確,從而克服學習上的薄弱環節,逐步形成扎實的基礎。
6、認真更正錯誤
作業經老師批改后,要仔細看一遍,對于作業中出現的錯誤,要認真改正。要懂得,出錯的地方,正是暴露自己的知識和能力弱點的地方。經過更正,就可以及時彌補自己知識上的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