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六的孩子,應該是讀初中的年紀。這時候的孩子不愿意上學,肯定是有原因的,家長要做的就是找到原因對癥下藥,那么十五六的孩子不上學怎么辦呢?
十五六的孩子不上學怎么辦?
第一,找原因。
1、孩子對學習缺乏興趣。
缺乏興趣就會影響學習的動力,并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擾誘惑。進入初二之后,各種考試和競爭的壓力加大,有些學生就會對學習失去興趣,產生厭學現象。
2、孩子缺乏學習的動機。
對學習沒有任何的需求,缺失學習的動機,從而缺乏奮發向上的動力。經常處于在家長逼迫下完成學習任務,對學習有消極看法,認為學習無用,一旦產生這種想法,必然影響學習的積極性。
3、家庭因素對孩子厭學產生重要影響。
很多家長對孩子的期望往往比較高,習慣性的讓孩子按照自己的要求去成長,一旦孩子沒有達到預期的目標,就會對孩子進行懲罰、責罵,如此“家教”很容易讓孩子對學習產生逆反心理。
4、孩子的學習信心不足。
成績不好的學生更容易厭學。孩子在學習上遭受失敗后,往往還會受到一些指責甚至嘲笑,讓孩子認為自己缺乏學習的能力,對學習便喪失了信心,最終失去學習的動力。
5、給孩子的空間太少了。
現在的家長為了不讓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各種學習提升班、興趣培養班安排的滿滿的,孩子假期時間都沒有時間去放松,還得苦兮兮的去上課,搞得孩子精疲力盡,大腦的得不到放松,只能按照父母的意愿去“執行任務”,久而久之,孩子的內心承受不住壓力的時候,便會產生一些心理反抗,那么最常見的就是厭學。
第二,解決辦法。
1、家長需要對于孩子學習沒有興趣和積極性給予理解,引導孩子明白學習對于學生來說是正常的,也是必須面對的。
2、家長需要了解孩子內心發展的特點,改變一些不適合孩子的家庭教育方式,有針對性的對于孩子進行教育,鼓勵孩子面對學習的實際難度,而不是逃避學習。
3、適當降低對孩子的要求,從而增加孩子獲取成功的機會。
4、消除孩子的抵觸情緒。家長要了解處于不同階段的孩子,有著不同的生理特征,多與孩子平等交流,徹底屏棄我是長者,孩子必須服從的觀念。
5、豎起大拇指,多多鼓勵孩子。家長要有一雙善于發現孩子長處、成績的眼睛,在任何情況下,鼓勵產生的都是積極的效果,批評產生的往往都是消極的后果。
6、積極和老師溝通,在學校,老師應該是比較了解孩子情況的人,孩子的學習和生活情況,一定要及時向老師了解,了解了孩子的情況后,回家給孩子一一解決,解決致使孩子不想上學的因素,孩子本來就是需要家長費精力的,稍不留神,孩子就會走錯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