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年齡上來看,初二女兒剛剛情竇初開,還不到談戀愛的年齡,早戀不能有效解決,會影響她的學習。作為家長,這個問題要在最小的知情范圍內解決,可以和知道了的老師商量,家長學校一起做工作,讓她知道早戀的危害,不要為還不成熟的人生戀愛耽誤了自己的一生。
初二女兒早戀父母應該怎么辦
1、防微杜漸,主動引導。
歌德說過:“天下哪個倜儻少男不善鐘情?天下哪個妙齡少女不善懷春?"不過只是這種戀情來得“早”了一點,與中學生緊張而繁重的學習生活不協調,因而會影響學習和思想的發展。比如,早在男生對女生產生愛幕之情以前,教育男生正確對待女性的美,把女性的美作為人的美來贊賞,對這種美充滿尊重的感情。教師和家長可通過 “談話”,組織主題班會、討論等形式教育學生正確認識早戀。
2、尊重人格,適度寬容。
比如我們可以這樣做:當發現孩子有早戀情況后,與孩子在公園里散步聊天,可指著路邊盛開的花卉說:“這花在適當的氣候、溫度、養料條件下自然生長,開得碩大、美麗,花期很長。若是早早催開,則開得又小,時間又短,生物的規律就是這樣”。孩子聽了,心領神會,可能以后會中斷早戀。
電視劇《十六歲的花季》中一些對早戀的引導方法可資借鑒。誠然,適度寬容并不意味著對學生的早戀可以放任自流,老師、家長聯系,形成合力,單獨地給予批評,曉以利害,進行教育引導。初二學生及青春期早戀是一個比較復雜的問題,切忌操之過急,有時需要耐心地等待,需要取得信賴,引導學生從中受到自我教育。
3、別輕易扣上“早戀”的帽子。
一些父母看到孩子的信中出現了“愛”的字眼,就驚慌失措。實際上,青春期的孩子往往盲目或者不當地使用“愛”這個字眼,但這并不一定表明他們真的在戀愛。有時,他們會錯把異性之間的吸引看成“愛”。如果父母輕易地說孩子早戀,要么會讓孩子有罪惡感,要么會弄假成真。
4、傾心交談,用適當的方式把擔心告訴孩子。
交談要平靜且充滿信任,不表露任何懷疑和猜忌。這樣孩子才能意識到父母的關懷與愛是真誠的,并最終因受到感染而聽從忠告。和孩子交談最忌諱空泛的大道理,諸如“學生的重要任務是學習”“你這樣下去會學壞的”等等,孩子很容易因反感而走向逆反。
5、關心從日常生活開始一般來說,主要有兩類孩子特別容易早戀:一是班干部或者學習成績優秀的孩子,因工作需要有更多的機會接觸異性,表現優秀也容易吸引異性的注意和追求;二是學習成績較差及家庭不健全的學生,學習壓力大,容易移情于兩性交往,再加上缺乏父愛或母愛,容易尋求來自同齡人的關懷。
所以,最重要的是父母要和孩子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一個充滿愛和溝通的家庭氛圍無形中減少了孩子對早戀的依賴性。
6、鼓勵交往,轉移戀情。
交往是每個中學生的心理需要,但一對一的過從交往比較容易發展為早戀。
比如,鼓勵男女學生之間廣泛交往和開展一些文體活動,并給他們創造一些健康、寬松的男女交往和活動的環境。這樣,他們得以在集體活動中進行正常的情感交流,增加對異性的了解,淡化彼此對異性的好奇心。
讓學生在廣泛的交往和活動中,發現每個人的可愛之處,發展為一種純真的男女友誼,這不失為一個有效對策。
初二女孩早戀有哪些表現?
早戀的孩子在很多方面還是和其它孩子不一樣,
1,愛化妝,總把精力用在打扮自己身上,愛買時尚的衣服,照鏡子,過多的洗頭,頭發異怪,突然大手大腳花錢,善于在某個異性面前表現自己;
2,上課分心走神、精神恍惚,學習成績有所下降,對學習不感興趣;
3,情緒起伏大,心神不寧;
4,向家長要手機,然后發微信、短信。
初二女孩早戀有以下幾個原因
首先,初二的孩子14歲,情感會逐漸地萌生,伴隨著生理與心理上的需要,加上社會影響(啟蒙),難免對異性產生“愛戀之情”。少男少女之間的特殊感受,每個成年人都經歷過,因為它更多的是“自然性”。
其次,孩子沒有自己的理想、沒有奮斗的目標,就很容易喪失學習動力,容易受到青春期成長的沖擊。
第三、孩子在青春期缺少與父母的溝通,得不到父母的關愛和理解,他們很容易被同齡異性的關心所打動,陷入早戀。
第四、影視作品和追星的影響。有不少學生受部分文藝作品中那些風花雪月、纏綿悱惻的浪漫影響,看到影星花邊新聞,耳濡目染,潛移默化,追求好奇,對戀愛行為進行簡單模仿。
第五、有些學校和家長只抓升學率忽略了學生適度的性知識和性道德教育,初二的學生因不同程度產生的性困惑、性憂慮而得不到家庭、學校的關心和理解,致使學生產生強烈的反叛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