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孩子叛逆雖然很可怕,但更可怕的是家長不知道如何正確處理孩子的叛逆,甚至用暴力的方式來解決孩子的叛逆,過激的處理方式只會讓孩子變得更加叛逆不聽話,那么初中孩子叛逆家長該怎么辦呢?
初中孩子叛逆的原因有哪些?
1、家長總是強迫孩子
孩子存在叛逆的情況,很有可能和家長對孩子的強迫有著一定的關聯。有一些家長總是會將自己的想法強壓在孩子的身上,他們希望孩子可以完成自己的夢想,或者是希望孩子可以達到自己的一些要求。
但其實在家長提出這些要求或者是愿望時,就已經引起了孩子的抗拒心理,如果這種情況一再發生的話,孩子叛逆的情況就會出現。
2、自身原因
步入初中,孩子們的身體發育進入新的階段,“成熟”表現在身體也體現在心智。這個時候如果家長思維比較保守,孩子也將形成溝通“堡壘”,獨屬于自己的小小空間形成以后,距離也就產生,從而引發孩子的叛逆。
3、復雜的社會環境
對于在校學生而言,教育作為一種社會環境,起著特殊作用。當前一些學校仍然用成績作為學生優劣的唯一評價標準,加劇了初中生叛逆心理的發生。受社會文化、同輩群體以及大眾傳媒的影響,初中生無法分辨與抵制暴力、兇殺以及色情文化的誘惑,甚至會出現模仿。年齡相仿、興趣相投的同輩群體容易成為初中生新的依賴對象,受一些行為不良同伴的誘導,也會導致初中生叛逆心理的發生。
初中孩子叛逆家長能怎么辦呢?
一、正確看待孩子的叛逆行為
父母應該正確看待孩子的叛逆行為,給予孩子良好的教育,而不是與孩子對著干,父母不要對孩子所做的事斤斤計較。當然,如果你能把孩子說服好,那么就可以適當地和孩子講道理,這樣會增強孩子思考和分析問題的能力。
二、讓孩子掌握決定權
父母在教育叛逆的孩子時,應該把決定權留給孩子,不要事事都為孩子做決定,家長的過度干涉是造成初中孩子叛逆的重要因素之一,同時這也是對需要成長的孩子不負責任。父母替孩子做決定,無異于扼殺孩子做決定的能力,對孩子以后的成長極為不利。
三、家長要以身作則
要建立正常的親子關系,父母要以身作則,率先為孩子樹立榜樣,遵守言行規范,從而約束自己和其他家庭成員,逐步引導孩子學會管理自己的情緒,學會面對和處理生活中的各種矛盾或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