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初中不想上學的孩子,家長要心平氣和地和孩子溝通交流,不要打罵,聽聽孩子心里的真實感受,然后加以正確引導,還要多鼓勵孩子樹立他的自信心。讓他在學習中找到自己的價值,從而心甘情愿的投入到學習中去。
初中小孩厭學不想上學怎么辦?
1、不要打罵
切忌孩子一說出來不想上學,父母就開始動手,或者把孩子批評的一無是處,要知道父母這樣做不僅會與孩子之間的距離越來越遠,讓孩子徹底失去與父母交流的欲望,還會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讓孩子對上學這件事越來越厭惡,所以父母面對這種情況一定要先保證自己擁有一個良好的心態。
2、讓孩子的好朋友做孩子工作
孩子正是上學的年齡,不去學校了,也不是辦法,家長沒有辦法了,可以讓孩子的好朋友來做一下孩子的工作,孩子和孩子之間還是有共同話題聊的,讓孩子明白家長的苦心,體諒一下家長。
3、幫孩子找到學習的動機
幫助孩子找到學習動機,讓孩子在學習中感受到愛、關注與被需要的感覺。根據需要層次理論,除了生存與安全感外,人還要有愛和歸屬、自尊和自我實現的需要。作為學生來講,生活中的絕大部分時間都在學習,如果,在學習中他們能夠滿足這些需求,自然也就不會產生厭學的情緒。
4、家長要重視學習
很多的家長自己本身對于學習這方面就的學習不夠重視。父母在要求孩子認真努力好好學習的同時,自己也應該要以身作則,重視學習。只有這樣,初中生才會認為覺得學習是一件重要而且莊嚴的事情,對于學習也不會馬馬虎虎。所以,家長在平時要為孩子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
5、幫助孩子找到學習的樂趣
如果孩子不愿意上學或者,不愿意學習,家長就要讓孩子在學習中感受到快樂或者樂趣,家長在孩子的學習過程中,一定要學會鼓勵和表揚孩子。如果你的孩子在考試中沒有取得好的成績,也不要把失敗的原因歸咎于孩子智力不聰明足,千萬也不要讓孩子自暴自棄。
6、家長要配合老師,幫助孩子適應學習,提高學習成績
作為家長,要及時和老師溝通,了解孩子在學校的學習情況,有針對性的幫助孩子輔導功課做作業,或者找輔導家教老師幫助孩子提高成績,當孩子的成績提高了,他就能感受到自己的學習價值,從而提高了學習的主動性。
孩子初中不想上學的原因有哪些?
1、父母不切實際的要求
要求過高的后果是容易使孩子產生害怕失敗的心理,繼而導致上進心喪失和學習動力缺乏。特別是當家長采用強硬專制的手段時,孩子便會以一種逆反的行為報復父母的不公正。
2、孩子的自身問題
孩子心理發育不成熟,孩子雖然智力水平屬于正常,但社會適應能力差,幼稚、缺乏積極的進取精神。自信心缺乏,開始孩子對學習很感興趣,信心十足。但孩子的創造力和與眾不同的行為往往被思想保守、生活刻板、只注意分數的父母所壓抑,所以孩子不僅不能為自己的獨特性、創造性而驕傲,反而會感到自己無能,而自暴自棄。
3、缺乏動力
自以為上大學無望,混張初中畢業證或高中畢業證就行了。這樣的學生在學習上明顯缺乏動力,滿足于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因此,無論學什么都無精打采,難以激發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