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希望孩子能夠上好的高中、好的大學,但是卻對于孩子的初中學習沒有要求,很大部分就是家長覺得這個節點,孩子是能夠學好的,也是能夠逐漸提高成績的,其實家長還是需要有所意識的,那么初中上好學校很重要嗎?
初中上好學校很重要嗎
我認為孩子初中上好學校還是很重要的。杰出的學校風氣對孩子三觀的形成有很是大的影響。身邊的一切都是積極的,小孩們會隨著積極的;反之亦然,身邊的一切都是雜亂的,那小孩也長大以后相比也會如此。因為少年的他們,誰都不想成為周圍大環境下的那個異類。
好的學校是肯定出成績的,周圍都是學霸的時候,也就會在無形中給孩子動力,促使他不斷的向著更強的同學靠攏,并追趕他們,對于孩子考上重點高中也是很重要的。
孩子怎么學初中才能上好學校
1、讓其具備學習力
什么是小學生的學習力?小學生的學習力就是會思維,會觀察,會批判,會質疑,會提出問題,會解決問題,會自主學習的能力。簡單點說,就是讓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意識。五年級的孩子,應該自己按時、保質保量地完成自己的學習任務。
如果孩子還不具備這項能力,則需要父母有意識地去培養,讓孩子學會用自己的節奏來分配功課難易程度、管理時間,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具備自主意識。孩子若能具備良好的學習力,不管小升初政策如何變化,都能游刃有余地應對。
2、廣泛閱讀,融會貫通
大語文時代的開啟,讓閱讀提升到更加重要的地位。部分編新教材中,小學和初中共有126篇批定閱讀篇目,這個量雖然比之前增加了很多,但對于喜歡閱讀的孩子來說遠遠不夠。孩子若想學好語文,寫好作文,這個量也是不夠的。
有專家研究證明:一個學生的課外閱讀量只有達到課本的4——5倍的時候,才會形成語文能力,進而在作文能力上形成突破性的進展。我們家長也就要鼓勵孩子可以“連滾帶爬”地讀:不要每一本書都去精讀、摳字眼,可以瀏覽、快讀、猜讀、跳讀。
3、養成好學、善思、多問的習慣
好學是基礎,如果不好學,根本就談不上思考和發問。所以,家長要多鼓勵,多引導,讓孩子保持學習的積極性,同時鼓勵孩子思考。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埋頭學習不善思考的孩子,成績肯定不會好,這就是人們經常說得:我家孩子明明很用功,成績怎么上不去呢?原因就是不會思考,沒有建立起完整的知識體系,知識點模糊。
勤學多思還要善問,現在很多學生不愛問問題,作業不會做了,要么抄同學的,要么手機搜索答案,這樣得到的只是結果,解題的思路和過程并不一定真正明白,完全是做了無用功。當然,好的學習習慣,還有很多。比如:制定目標、課前預習,認真書寫等都是不可小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