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歲男孩脾氣暴躁易怒是什么原因:
1、由于受忽視而亂發脾氣
對于這樣的孩子,要安撫他們并轉移注意力。孩子越小,情感越不穩定,注意力也越容易轉移。當發生不愉快時,要采用活動轉移法,讓他們在游戲活動或體育活動中宣泄內心的緊張。比如,孩子想媽媽了,而媽媽加班還未回家,孩子委屈得不得了,亂扔東西,怎么勸都不行。
2、情緒受阻,思維短路
當孩子在達到自己的目的的時候遇到了阻礙,而自己又無法應對時,就容易發脾氣。簡單來說,就是孩子遇到了挫折,又不知道該怎么辦,這時它就容易發脾氣。當孩子發脾氣時,他的情緒變得高漲,此刻感性的部分擠占了理性的部分,留給孩子思考的空間變得很窄,思維處于短路中。這也是當孩子有情緒時,跟孩子講道理沒有用的原因。
3、大人的暴躁示范
還有一種情況,孩子表現得暴躁,是因為成長環境中有一位或者多位情緒化、易暴躁的大人。模仿是孩子的天性,而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因此,父母的言行、舉止、性格、脾氣、動作等等都會對孩子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如果大人遇事愛著急,孩子也會變得愛著急;如果大人發脾氣、摔東西,孩子毫無疑問也會好發脾氣、愛摔東西。
4、孩子被家長過度寵溺
現在很多孩子都來自獨生子女家庭,所以家長對于孩子的寵愛度很高,甚至認為家里就這一個孩子,所以孩子想要什么,都應該滿足他們。那么孩子在家長的過度寵溺下,就很容易出現亂發脾氣的情況。所以當他們的需求得不到滿足時,就會利用這種方式進行表達,以此逼迫家長答應自己。
5、家庭環境不好
若家庭中父母經常吵架,不能為孩子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則會導致兒童常發脾氣。還可能因為父母忙于工作,不關心孩子,孩子為引起父母的關注,則會經常發脾氣。因此,建議家長多關心自己的孩子。
6、不被理解的煩惱
孩子容易暴躁的另一個原因,是大人“不明白“孩子,也不努力地去弄明白,孩子不被理解,于是惱怒起來。觸摸、擺弄、甚至用嘴嘗嘗喜歡的東西,這對于孩子來說都是極為自然的行為,也是他們探索外部世界的主要方式之一。要想孩子不暴躁,就要允許孩子表達自己的想法和需求,努力去傾聽孩子、理解并尊重孩子的想法。一個經常被大人尊重、理解的孩子,不會發展成暴躁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