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厭學,大多是自身心理狀態和客觀存在的學習困難共同作用的結果,家長在找尋問題根源時不能簡單地看待這個現象,而是要認真思考、不斷調整,用正確的方法去引導孩子做出改變,幫助孩子改變厭學問題。
孩子上初二厭學怎么處理?
1、找出原因,進行相應的調整。
找出了孩子厭學的原因,好比是醫生找到了病人的癥狀,剩下的就是對癥下藥了。不過要強調的是,改變孩子厭學的狀況,不能太急,用藥不要過猛,要緩緩為之,慢慢來,防止孩子出現“不適”癥狀,引起反作用。
2、給予孩子應有的鼓勵。
孩子在學校里其實學習壓力是很大的。孩子的學習是需要家長和老師的鼓勵的。有的孩子學習成績不好,自己壓力就已經很大了,如果得不到老師和家長的肯定和表揚,常常就會造成破罐子破摔,從而造成厭學。
3、增強孩子的學習動力和求知欲。
首先家長本人要對學習很有興趣,平時家長要陪孩子看看書,偶爾與孩子討論一些閱讀感想;在旅游的時候,多跟孩子聊聊歷史、地理和當地的文化。父母的言行對孩子影響很大,父母喜歡學習,孩子大多都對知識抱有極大的興趣。
其次家長要想辦法設計有趣的學習情境,讓孩子在學習過程中感受到快樂。人們對快樂總是沒有抵抗力的,他們會被快樂牽著鼻子走,并因此“上癮”,十幾歲的初中生尤其如此。
4、提高孩子的學習興趣。
對學習沒有充足的興趣是孩子厭學的一個重要原因,一定要找到孩子身上的閃光點,不遺余力的表揚孩子,讓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夠看到自己的價值,能夠感受到學習的樂趣。
很多孩子厭學是因為興趣不高,興趣不高常常與學習習慣不好相聯系,所以家長最好積極觀察自己的孩子,陪伴自己的孩子,讓孩子有好的學習習慣,讓孩子走上良性發展的軌道才好。
5、科學引導,提升孩子的自信心。
家長要幫助孩子合理規劃學習時間和休息時間,引導孩子養成閱讀和思考的習慣,不要一下班回家就躺在沙發上玩手機、刷視頻,要花點心思陪伴孩子,并研究如何提升孩子的學習效率,讓孩子從學習中得到成就感,以提升自信心。一旦孩子有了自信心,他們就不再強烈地排斥學習,他們對學習的態度也會漸漸從討厭變為喜歡。
6、克服急功近利的想法。
孩子厭學不是一天兩天形成的,并不是說今天父母好好對待孩子了,明天他就會去上學了。
父母在幫助孩子的過程中,一定要克服急功近利的想法,從改善自己的心態和行為做起,以足夠的耐心等待孩子一點一點往好的方向發展。
7、父母回歸該有的角色。
一般來說,遇到孩子厭學,周圍人很容易發起“車輪戰”,對孩子進行“輪番轟炸”,家里所有的親戚朋友搖身一變,都成了老師,來管他的學習。越是這樣,越容易引起孩子的抵觸心理,覺得自己沒有了可以依靠和信任的人。
所以,父母要回歸自己的父母角色,從身體、心理給予孩子關心,重新修復和孩子之間的關系。
8、注重親子關系。
孩子上了初中之后,大部分是留在學校中學習,和家長相處的時間就少了,因此在這期間也要注意親子關系。一定要很好的維持住,隨時了解孩子在學校中的情況,比如是否開心,要對孩子進行積極的教育以及引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