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歲小孩已經進入青春期了,這時的小孩十分需要溝通和交流,他們有一肚子的想法和意見,只有和他們進行溝通并引導,才能讓他們知道自己的想法有哪些是正確的,而哪些想法是錯誤的,可以讓他們自己心里有個數,可以很好地避免一些錯誤行為的產生。
15歲小孩厭學怎么辦?
1、多與孩子進行交流
孩子在這個年齡段,這是一個叛逆的時期,家長一定要和孩子多溝通,多交流,以朋友的方式來相處,孩子對你的抵觸情緒才會少一些,其實這個年齡的他們有自己的思想和主見,不妨聽聽他們心里真實的想法。如果孩子不想要上學的話,要多給孩子講上學的好處和優點,讓孩子多和同學交流,明白學習的樂趣。
2、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
家長對孩子良好習慣的形成要從小做起,在孩子的學習問題上,原則是可以指導,但決不包辦代替,讓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確立責任感和獨立性。
3、幫助孩子克服學習中的具體困難
一般來說,孩子逃學、厭學都有一些具體的原因,如有的孩子是因為學習基礎太差,怎樣用功學習也趕不上去,干脆不想學了;對于這類學習基礎差的孩子,要在校內和家里抓緊“補課”。
4、幫助孩子解決學習上的問題
在找出孩子不想上學的真正原因后,家長需要幫助孩子解決問題。對于第三類不想讀書的孩子,家長可以帶著孩子到工作場所住一段時間,讓孩子體驗生活的艱辛。
5、教育孩子堅信自己
針對成績優異的小孩而言,越發鄰近考試,學習的激情和效率越高。可是,一些小孩卻迥然不同,每一次越發鄰近考試,越發欠缺自信心,乃至造成焦慮不安、焦慮。針對這樣的孩子,協助他們拾起信心才能更好的提高考試成績,父母應多發覺孩子的優點,多肯定孩子,幫助孩子增強自信心。
6、多鼓勵孩子
倘若察覺孩子對學習提不起來興趣,無精打采時,父母應當和小孩談一談人生道路,協助孩子樹立遠大理想,正確引導小孩用勤奮構建起一條通向理想化的成功之道。另外,父母也應擺脫本身的各種各樣負面情緒,在碰到孩子的教育問題時,不必斥責小孩,也不必自暴自棄,要言傳身教,以奮發向上的家庭文化來影響小孩。
15歲小孩厭學的原因:
1、學生自身學習動機不強,缺乏正確的學習目標
這部分學生大多數學習成績不佳,學習被動,對學習感到乏味。他們感受不到學習帶給自己的成就感和快樂,反而覺得學習是一件苦差事,但是迫于老師、家長的壓力,不得不每天背著書包到學校混日子。
2、家庭教育方式的偏頗
有的家長忙于自己的事業發展和賺錢養家,從而忽視了對子女的教育。只提供給子女足夠的零花錢,對于孩子的成長關心不足,孩子得不到情感上的支持與溫暖,而家長一味的用物質付出作為資本來要求孩子的學習成績。這些孩子吃喝不愁,學習成績卻每況愈下,孩子的情感需求是得不到滿足的,學習體驗是不快樂的,容易造成孩子對學習產生厭惡情緒,甚至早戀行為的發生。
3、缺乏信心
學習沒有自信心,是不少學生常遇到的現象,他們也努力過,卻得不到預期的效果,因此喪失了進取心,失去了信心,自認為自己的天賦不夠,智力低下,不是學習的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