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的學生在學習上應該會有些壓力,以為初二會增加一門學科,使本來就有難度的學習任務上“雪上加霜”,所以,就會出現(xiàn)一批學生有不想上學的想法。而學校老師的力量非常小,對孩子的教育的重擔還是落在了家長的肩頭。
初二學生不想上學怎么辦?
1、培養(yǎng)孩子對學習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孩子對學習有極大的興趣,他就會全身心地投入學習。要培養(yǎng)孩子的學習興趣就要多鼓勵,多表揚,多找他的閃光點,不要放過每一個值得表揚的機會。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興趣是相輔相成的緊密相連的,不能把它們分開,如果你的孩子的學習習慣很差,那你就要多花一些時間陪他,引導他。
2、在孩子考試成績不理想時,給予鼓勵和安慰。許多孩子考試成績不理想,往往心里感到很難過,因為他們一怕老師批評。二怕同學看不起。三怕父母斥責。此時,孩子的心理壓力很大。而有些父母對于孩子的成績過分的專注,有些對于孩子過多的指責,使得孩子對于考試缺乏信心,由此產生自暴自棄的想法。對于壓力很大的中學生,家長盡量不要給予孩子壓力,更多的需要給予他們一些鼓勵。
3、幫助孩子找到學習動機,讓孩子在學習中感受到愛、關注與被需要的感覺。根據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除了生存與安全感外,人還有愛和歸屬、自尊和自我實現(xiàn)的需要。作為學生來講,生活中的絕大部分時間都在學習,如果,在學習中他們能夠滿足這些需求,自然也就不會產生厭學的情緒。從行為主義的角度,如果在學習中,孩子能不斷的得到鼓勵或者其他各種形式的正強化,他就會認為學習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厭學也就無從談起。
4、家庭教育對孩子來說至關重要。縱觀當前教育問題的方方面面,真正的根源恰恰在于家庭教育環(huán)節(jié),很多影響我們成長的人際規(guī)則、生活和學習習慣都是在家庭教育階段開始形成的。良好的家庭教育和習慣養(yǎng)成對于孩子未來發(fā)展的作用至關重要。父母的說教、對成績的無限強調、對學習動機的歪曲等等都很容易造成孩子對學習的厭惡。因此,改變孩子的同時,父母也應認識到自身的問題并積極的加以調整。
5、對孩子進行學習方法的指導,讓他們了解學習的本質,關注學習過程本身,而不是為成績所累。作為應對,我們應該與孩子一同探討學習的本質,降低他們對成績的關注,重新認識到學習過程的重要性,強化他們對學習過程的興趣。學習方法的指導,可以讓他們在學習時變得輕松,從而也更能享受學習的樂趣。
初二學生不想上學的原因:
1、初中生自制力差
造成初二孩子厭學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自制能力弱,抗誘惑能力差,都說貪玩是孩子的天性。
2、初中家長管教不合理
家庭環(huán)境也是影響初二學生學習的一個因素,家長管教方式的不合理,結果就是治標不治本。尤其是給孩子灌輸攀比的心理,對其心理健康發(fā)展百害而無一利!為什么孩子說壓力大?沒有不理性的攀比何來壓力一說?“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理由是站在家長的角度而言,站在初二學生的立場便是不尊重孩子的個性和選擇,不尊重孩子的態(tài)度和價值觀。試想,以不尊重的態(tài)度能換取孩子尊重的理解嗎?適得其反!
3、缺乏自信
這些學生因學習成績不佳而產生自卑感,再加上老師批評、家長訓斥、同學嘲笑等外部壓力。
4、意志薄弱
克服困難的毅力差,家庭條件優(yōu)越,從小被寵壞,過分依賴心態(tài),學習上不愿獨立思考,依賴老師指導,一旦失去指導,成績一落千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