厭學是指學生在主觀上對學校學習失去興趣,產生厭倦情緒和冷漠態度,并在客觀上明顯表現出來厭學的行為。初三的孩子,正處于初中升高中的升學關鍵階段。如果孩子的學習水平不夠,或者家長給予孩子的精神壓力過大,都會使孩子產生厭學情緒,孩子厭學需要家長引導排解。
初三的孩子厭學怎么辦?
1、應放正心態
現代社會經濟壓力與競爭壓力比較大,有些父母會對孩子有著比較嚴格的要求,如考試必須多少分,名次必須在第幾等等。不僅會讓孩子有著過重的心理負擔,更會直接影響孩子的健康成長,建議父母在生活中擺正自己的心態,不要總是把孩子當做學習的機器,考試的奴隸。
2、幫助調整孩子學習方法
如果發現初三孩子厭學,學習成績上不去或發現孩子成績下降,就要及時通過自己的分析和請教孩子老師等辦法,找到問題的根源,然后針對性的幫助孩子調整學習方法。
3、培養孩子學習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厭學的學生可以做些認知方面的調節,如用其感興趣的科目引發對其他科目學習的動力。即學習本身是為了獲取知識、提高能力,以便將來踏上社會后,能夠較快、較好的適應社會,在社會中生存。
4、給予鼓勵和安慰
許多初三孩子考試成績不理想,往往心里感到很難過。而有些父母對于孩子的成績過分專注,對孩子有過多的指責,使得孩子對于考試缺乏信心,由此產生自暴自棄的想法。對于壓力很大的初三學生,家長盡量不要給予孩子壓力,更多的是給予他們一些鼓勵。
孩子厭學的原因有哪些?
1、情緒和情感消極
有些同學由于學習失敗,學習成績跟不上,受到來自家長的批評訓斥,會產生消極情緒體驗,這種消極情緒不斷積累,會嚴重妨礙學習,導致學習無動力,把學習視為一種負擔。
2、與人際關系差有關
有的孩子在家中因受到過分的寵愛,不能正確對待別人,有一種“我即中心”的優越感,自私自利,自以為是,對老師不尊敬,對同學不友好,甚至出口罵人,出手打人,因而,師生關系不融洽,同學關系緊張。有的孩子不能正確對待自己,對自己估計過高,目中無人,在學習上大膽激烈有余而理智毅力不足,情緒波動極大,一旦遇到挫折,就對自己產生懷疑,認為自己不如別人,產生了厭學心理。
3、孩子沒有樹立正確的學習動機
有些孩子不知道為什么學習,還以為是為父母而學。當看到社會上一些沒讀書而賺了大錢的人時,他們更是迷茫,覺得讀不讀書無所謂,這樣自然而然就對學習沒什么興趣,甚至厭學。
4、學業負擔過重,產生逆反心理
為了讓孩子上一個好學校,家長拼命給學生施加壓力和學習任務,以致學生完全不能承受,他們很反感家長這樣“無理”地對待自已,于是越來越對學習感到厭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