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歲的孩子已經進入了青春期,這個年齡階段有部分孩子會顯得和同齡人不同,比較叛逆,很不聽話,喜歡和老師、父母唱反調,更注重自己的外表,有些孩子還會抽煙、喝酒、鬧事,這是叛逆期孩子會有的一些表現,家長要正確對待。15歲的孩子應該怎么教育?和孩子取得良好的溝通是很有必要的。
15歲的孩子應該怎么教育?
第一、生活中少嘮叨,不要惹孩子反感。
很多時候,家長習慣于一件事說很多遍,而且出現問題不是就事論事,而是陳芝麻爛谷子的事情也給翻出來說一通,這樣特別容易引起孩子的反感,更會引起孩子叛逆,便會與家長發生口舌之戰。甚至會因為一時沖突,干出危險,出格的事情。
所以,生活中,家長要少嘮叨,在孩子急躁,沖動的時候,要能安撫青春期的孩子,給青春期的孩子的壞情緒降溫。或是,選擇性地先主動退出緊張的氛圍,讓彼此能有冷靜,反思的時間,而后在大家都平復心情的情況下再坐下來好好談。
第二、不要用命令的口吻讓孩子照著自己的話去做。
15歲的孩子自我獨立的要求會越來越強,青春期的孩子們開始有秘密,懂得保護隱私,不再有事情就找家長傾訴,幫忙。而且在對待事物的理解與看法上也開始和家長不一樣了。這原本是非常正常的一件事,但對于家長來說,一貫乖巧,聽話的孩子,不僅跟自己疏遠了,還跟自己唱反調,這讓做家長的無法適應。故此,她會認為叛逆孩子是在和她的家長權威挑釁。
最好的辦法便是家長要改掉命令孩子做事的習慣,要在做事前認真聽一聽孩子的想法,繼而讓青春期的孩子有獨立自主做事的機會。
第三、家長應該理解和包容。
孩子越是逆反的時候,越需要家長有平和穩定的情緒。這個時候,不能用正確與錯誤去評論孩子的行為,而是要給予他們更多的理解。比如,當孩子考試成績不理想時,不要自然而然地認為是孩子不夠用心導致的,更不能一看到成績有所下降就多加指責,而是要說,“我知道你的壓力非常大,你以自己的方式努力了。”家長的包容,會給孩子的心理成長創造空間,讓他們能最大程度地沉淀自己的情緒感受,進而更好地轉化自己的行為和處事方式。
第四、試著去融入孩子的生活。
有時候代溝的出現是因為生活環境的不同造成人的世界觀不同。試著去融入他們的生活,看看他們平時喜歡干嘛,想想為什么他們喜歡,你也可以試著去喜歡,這樣他會覺得你更像他的朋友,他有什么心里話也就會和你傾訴,你就可以給他正確的指導,而不是一味的猜測他發生了什么。
第五、不要只談學習。
切忌從學習入題同孩子交流,家長不要老以學習成績入題,這樣只會讓孩子心有壓力,懷疑家長交流的動機。
第六、給孩子提供平臺。
青春期的孩子還有一個特點是,認知和生活經驗不均衡。如果父母不放手,給孩子實踐的機會,他們就會更加沒有自信。關于青少年的事,一定要讓孩子做主。好多青春期的孩子都在表達,為什么你要為我做主,你為什么不尊重我的想法?作為家長,可以讓孩子自己去碰南墻,自己去發現自身的不成熟,當吃過幾次虧后,孩子自然會對自己有了新的認識。替孩子做主不是明智的辦法,做一個可以適當放手的父母反而會加速孩子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