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是一門邏輯思維非常強的學科,雖然從小學開始就是學生的“老朋友”,但隨著難度的增加以及考試題型的創新,很多學生在考試中還是很容易失分。那么初三數學怎么學呢?
初三數學怎么學?
1、細心發掘概念和公式
孩子學習數學對概念的理解只是停留在文字表面,對概念的特殊情況重視不夠。例如,在代數式的概念中,很多孩子忽略了“單個字母或數字也是代數式”。對概念和公式一味的死記硬背,缺乏與實際題目的聯系。這樣就不能很好地將學到的知識點與解題聯系起來。應該更細心一點,觀察特例,更深入一點,了解它在題目中的常見考點,更熟練一點,無論它以什么面目出現,都能夠應用自如。
2、總結相似類型的題目
當會總結題目,對所做的題目會分類,知道自己能夠解決哪些題型,掌握了哪些常見的解題方法,還有哪些類型題不會做時,才真正的掌握了這門學科的竅門,才能真正的做到“任它千變萬化,我自巋然不動”。這個問題如果解決不好,在進入初三后半期以后,會發現天天做題,可成績不升反降。其原因就是,天天都在做重復的工作,很多相似的題目反復做,需要解決的問題卻不能專心攻克。學會總結歸納就是將題目越做越少的最好辦法。
3、不懂的問題,積極提問、討論
發現了不懂的問題,積極向他人請教。這是很平常的道理。但就是這一點,很多孩子都做不到。討論是一種非常好的學習方法。一個比較難的題目,經過與同學討論,可能就會獲得很好的靈感,從對方那里學到好的方法和技巧。需要注意的是,討論的對象最好是與自己水平相當的同學,這樣有利于大家相互學習。“勤學”是基礎,“好問”是關鍵。
數學成績不好的原因:
1、馬虎大意
孩子有時在寫作業做第一題和四十題,就會記成第一題到第四十題。兩道題選一道做,肯定會都做。有時其實是可以避免的錯誤,往往是孩子粗心導致失分。
2、課堂不認真聽課
孩子的基礎知識主要來自于課堂學習,而課堂效率高不高,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孩子課上是否認真聽課,倘若上課開小差,就很容易錯過某個重點知識的講解,導致課下花費很多時間去理解。
3、聽課不記筆記
上課只聽老師講課,雖然在課堂上是聽懂了,但是下課后容易遺忘,俗話說的好:“好記性不如爛筆頭”,而記筆記是就是為了著重記憶那些非常重點的知識,老師一般著重講的就是重點,所以,學會記筆記是一大好處。如果課上不記筆記,是非常吃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