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歲剛好是孩子進入青春叛逆期的年紀,很多孩子因為壓力、因為環境,出現了一些不良行為,有的是出現厭學情況,有的則是天天玩游戲,甚至是休學,孩子種種情況,作為家長最好是辯證的看待。
女兒14歲不想讀書怎么辦
1、注意觀察
如果孩子突然產生厭學情緒,說自己不愿意上學了,家長應注意觀察孩子在近期的情緒及行為變化。有些孩子的厭學情緒比較輕,就像我們大人整天說自己不想上班一樣,或許過幾天,等孩子緩過勁兒就又想上學了,對此家長要容許孩子有那么幾天的厭學情緒存在。
2、加強溝通
家長加強溝通的目的是為了找到孩子厭學的原因。比如學習壓力大,作業寫不完,怕挨批評,所以不想上學;比如與同學、好朋友產生矛盾、鬧別扭,怕見面尷尬,所以不想上學;比如在學校、班級遭到不公正的待遇,對上學這事情感到不安,所以不想上學;孩子出現此情況,家長最好是多與孩子溝通。
3、預防和化解厭學情緒
為了預防和化解孩子的厭學情緒,家長在開學之初就要適時地對孩子進行輔導。同時,家庭、學校等各方要努力營造寬松的學習環境,讓孩子盡快適應學習生活,減少厭學情緒的發生。
4、培養孩子對學習的興趣
可與孩子的特長結合起來。其實,特長與學習并不矛盾。很多有特長的孩子,學習成績也不錯。由于有特長、有興趣愛好,這些孩子會經常受到來自學校和家庭的表揚和鼓勵,他們的興趣勁頭也會潛移默化地移到學習上來,從而使二者相得益彰。
5、避免過度地批評和指責
厭學的孩子,學習跟不上,經常受到老師的批評、家長的責怪以及同學的輕視。于是,他們索性“破罐子破摔”,甚至經常逃學。老師和家長要避免過度地批評和指責,多對孩子的“閃光點”進行鼓勵和表揚,同時幫助孩子提高學習能力,讓孩子變得自信起來。這樣,孩子學習的興趣也容易被激發出來。
6、盡量減輕孩子的心理和學業負擔
老師和家長要盡量減輕孩子的學業負擔和心理負擔,結合青少年的心理特點施教,做到寓教于樂,勞逸結合。
7、幫助孩子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
家長最好是鼓勵孩子多參加集體活動,多與同學交往。教會孩子理解和尊重他人,讓孩子學會傾聽,學會表達贊美和感謝。當孩子與同學發生沖突時,家長要給予正面引導,幫助孩子正確處理沖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