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如何教育孩子們,其實是對孩子們的影響特別大的,尤其是孩子進入叛逆期之后,家長的教育更是直接影響著孩子的情緒和所作所為,所以,想要孩子變得不叛逆,家長得清楚的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和孩子身上存在的問題,這樣才能有一個良好的親子關系,才能更高效的解決孩子的叛逆。
小孩上初一叛逆期怎么管教?
1、不要和孩子硬碰硬
當孩子逆反時,父母不要和孩子針鋒相對,可以放低姿態,讓孩子情緒冷靜下來。同時站在孩子的角度想一想,采取積極有效的辦法,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觀念,讓他們主動認識到事情的對與錯。只要父母積極引導,一定能幫助孩子安全地度過叛逆期。
2、有效溝通,循循善誘
初一的孩子心智尚未成熟,但會隨著叛逆期的到來,自尊心增強,有明顯的獨立意識,不愿意再以父母為中心,但有時心理承受能力較弱,故而我們要改變溝通模式,并適當地給予孩子獨立空間,以更加平等的身份與孩子溝通交流。
3、給孩子一定的空間自由
進入青春期的孩子,無論是男生還是女生,都需要一定的私人空間,因此家長要留給孩子獨立的空間,讓孩子去做自己事情的同時,有一定的時間去思考,并且這個階段的孩子,很少主動去和家長溝通,所以家長要每隔一段時間,都要主動去和孩子溝通,和孩子保持密切的聯系,也讓孩子保持和家長溝通的習慣。
4、不要對孩子出現命令的口氣
沒有人喜歡被命令式的言語,去做某件事,尤其是叛逆期的孩子,最反感的就是家長以命令式的口吻,要求他們去做某件事或者達到某種目標,這種做法會嚴重引起孩子的反叛心理。
5、給予孩子理解及支持
有的孩子之所以不斷地挑戰父母的底線,挑釁父母的權威,實際上也是孩子缺乏安全感,想要測試父母的表現,想看看家長對他們究竟有多大的容忍度,想要獲取自己真正的獨立和自由。所以家長要學會讀懂孩子行為背后的需求,他們希望家長去關懷和理解他們,只要家長示弱,孩子就會繳械投降。
6、增加正面引導
有許多家長在面對叛逆的孩子時,總是會去對孩子施以嚴厲的斥責,而這其實極其容易增加孩子對家長的怨恨,從而使得孩子越來越不愿意服從家長的管教。基于此家長其實需要給予孩子正面的引導,助力孩子變得積極向上。
小孩上初一叛逆期會有哪些表現?
1、盲目自負與自卑,情緒波動較大
伴隨青春期自我意識的迅速發展,他們對自我評價過高,經常夸大自己的能力和優點,盲目自信,甚至會居高自傲、盛氣凌人,嚴重者發展為自負。經歷挫折和打擊后,又盲目自卑,一蹶不振,缺乏對自我的正確認知與客觀評價。
2、逃課、曠課
叛逆的初中生有很多愛好,比如玩游戲,運動等等,但就是不喜歡學習。所以經常有叛逆的學生逃課曠課出去玩,比如約上幾個同學去網吧玩游戲,還有的去籃球場打籃球等等。
3、和老師家長頂嘴
處于叛逆期的初中生都是脾氣非常暴躁的,一言不合就大吵大鬧,甚至會大打出手,在校園中經常能看到初中生打架的事件。但是很多初中生不僅僅對同學大呼小叫,對老師和家長也是毫不客氣,遇到不順心的事情,就會毫不客氣地頂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