叛逆期是人生的一個關鍵時期,而十三四歲的初中階段,正是人生叛逆期的一個高峰期,這一時期的初中生正處于心理的過渡期,逆反心理的出現使他們容易產生一系列的思想道德問題,所以作為家長,一定要及時引導并正確的教育孩子,千萬不要讓孩子誤入歧途。
十三四歲叛逆期的孩子怎么辦?
1、態度友善
當和孩子有了矛盾,年輕的父母往往會控制不住脾氣,對孩子大聲、用不耐煩、命令的口吻吼叫。事實上,如果你用友善和藹的態度和孩子說話,孩子更加能聽進去。就算是用“忽悠”孩子的方法,也比直接訓斥孩子,讓孩子產生抵抗心理好。尤其是,不要對孩子冷嘲熱諷,這樣會讓孩子的自信心下降。
2、應該仔細觀察孩子,耐心引導他們
永遠不應該持有對方的意見。這樣的話,大人終究是抱不住孩子的。聽完孩子的意見,如果孩子對一切都不滿意,或者家長忍不住打孩子,對孩子的心靈造成傷害,孩子的壞脾氣還會繼續。
3、多鼓勵、少批評
在日常學習生活中,家長要善于發現孩子身上的進步、成績和閃光點,哪怕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也要及時加以鼓勵、引導,使其向著優秀的方向發展。多鼓勵,減少孩子對父母的抗拒心理。只有家長懇切的提出希望,使孩子看到自己的潛力和前途,孩子才會進步得更快。
4、和孩子多溝通
溝通是化解孩子叛逆心理的根本,家長應多觀察孩子的行為和能接受的溝通方式。溝通方式一定要靈活多樣,多聽孩子的建議,引導孩子說出自己的想法。家長保持冷靜、維持耐心,了解孩子叛逆的真實原因,釋放負面情緒。
5、要把孩子當朋友
和孩子公平的站在一條戰線上,多聽孩子的心聲,讓孩子大開心結向你傾訴。一定不要在孩子面前叨叨,這樣會讓孩子沒有耐心和你交流,很容易不耐煩,所以說這個時候家長要有很強的耐心去面對孩子的這個問題,不要強迫孩子接受自己的意見,讓孩子多去思考,讓孩子知道你可以給與他幫助,這樣處理的話,孩子就會愿意向你傾訴。
十三四歲叛逆期的孩子有哪些表現?
1、和父母唱反調
父母要求的事偏不做,越是禁止做的,事情越要做;不理睬父母,寧愿自己玩,不要父母一起玩;喜歡挑戰權威和規則,極力想要去打破這些;也喜歡和父母講條件,當父母答應了自己的條件之后,才會去做父母要求的事情。
2、親情淡漠
此時由于心理的不斷發展,他們的情緒自控能力比孩提時有了較大的提升,學會掩飾、隱藏自己真實情緒,出現心理“閉鎖”的特點。過去愛說愛笑的孩子,進入青春期變得沉默寡言。他們常把自己關在房間里,很少和父母交談,甚至拒絕父母的關愛。
3、脾氣特別不穩定
情緒控制比較差,比如容易激動,因為很小的事就和父母大喊大叫,而且亂發脾氣,有時總覺得父母特別嘮叨,甚至父母的意見、建議也無法聽進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