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小孩叛逆怎么辦?
1、愿意傾聽,耐心幫助
我們要給予孩子的就是耐心樂意的傾聽。初三階段,家長要有意識地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不要因其他外在因素觸及孩子敏感的神經。要擁抱孩子的情緒,耐心地傾聽孩子的喜怒哀樂,共同探討解決問題的途徑,使孩子盡快走出心理波動期。
2、給予孩子必要的尊重
我們在和孩子相處的過程中要注意給孩子尊重,做到可以換位思考,特別注意說話的技巧,寧可把話說一半,說得外交辭令一些,也不要對孩子說假話。在教育孩子的時候,要注意說孩子能聽懂的話,講道理的時候注意簡單明了。
3、學會聆聽孩子的想法
父母在與孩子溝通時,一定要認真聆聽他說話,讓孩子感到父母對他的重視與尊重,這樣孩子小小的自尊心就會被樹立起來,他也會在與大人的談話中,認真思考自己想的和做的,表達自己的意見,這對孩子的理性思維習慣也有良好的幫助。
4、認真傾聽
不管孩子的想法,對錯與否,我們都要認真傾聽他表達完。孩子心理追求的是一種與成年人平等地位,當我們傾聽完他的想法后,以平等的交流方式與他溝通,到時即使我們指出他的錯誤,他也是能接受的。因為其實他心里也是有一個衡量的標準的,只是他追求的是逐步擺脫父母對他的掌控,所以他要另劈蹊徑。
初三小孩叛逆的原因:
1、孩子壓力大
初三的孩子處在青春期容易煩躁是正常的。初三的孩子要面對同學們的激烈競爭,還要滿足老師、家長對自己升學的期望,本身壓力就不小,家長還不理解自己,自然容易感覺孤獨,漸漸地就容易性格偏激,就容易表現在行為上,對父母發泄自己的負能量。
2、盲目比較
有一部分父母,總免不了有個毛病——熱衷于比較。他們似乎無時無刻不再攀比,自以為這種比較是為了孩子好,督促孩子上進,卻沒想過,這樣的比較給孩子帶來了多大的心理負擔。父母需要孩子拿出一份好成績,這樣他們在親戚面前才能更有面子,在同事面前才能更有底氣。
3、內心壓抑的情緒想要得到釋放
有的家長屬于較為強勢的類型,不論孩子的喜好和需求是什么,他們只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將計劃或是物品強加給孩子。而在這種環境下成長的孩子十分渴望自己的觀點被別人認同,而為了滿足這一需求,很多孩子便采用了一些叛逆的行為來向大人證明自己長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