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歲的孩子不想讀書怎么辦?
1、搞清楚孩子不想讀書的原因
有一些孩子天生膽小,在學校受了欺負后,不敢向老師、家長訴說,各種無形的壓力迫使孩子不想讀書。這種情況下,老師和家長更應該替孩子找出欺負孩子的學生,進行正確的批評教育,其次要教育孩子用正確的方法面對校園欺凌。
2、一定要跟孩子進行溝通
如果你發現了學生不想上學讀書,那么這個時候你就必須要學會跟孩子進行溝通,因為這個時候小孩子也非常容易產生厭學的情緒,因為這個時候孩子正在處于青春期階段,所以小孩子也是非常容易產生這種情緒的,這也是比較正常的事情。如果你發現了這個時候學生不想上學了,那么這個時候你就必須要跟孩子進行溝通,并且謹記千萬不要直接責備孩子。
3、幫助孩子找到學習的動力
學生不想讀書可能就是因為學生覺得學習是沒有任何樂趣的事情,所以這個時候孩子就想要放棄了。這也是能夠理解的,因為大家的觀念肯定也是不一樣的。但是父母和老師這個時候一定要學會正確的引導學生,因為這個時候學生自己也會感覺到不知所措。
這個時候大家一定要幫助孩子找到自己的學習動力,因為孩子之所以會不愿意學習,可能就是因為這個時候小孩子也不知道自己為什么要學習。
4、培養孩子對學習的興趣,可與孩子的特長結合起來
其實,特長與學習并不矛盾。很多有特長的孩子,學習成績也不錯。由于有特長、有興趣愛好,這些孩子會經常受到來自學校和家庭的表揚和鼓勵,他們的興趣勁頭也會潛移默化地移到學習上來,從而使二者相得益彰。
5、要讓孩子體驗到成功的快樂
孩子很在意別人對自己的評價,他是按照別人的評價去認識自己的。如果別人說他笨,他就會認為自己笨。一個總是失敗的孩子體驗不到成功的快樂,也就不去努力了。對于一個從未完成過作業的孩子,家長最好讓他先做幾道容易的習題,讓他能輕而易舉地完成,再調整作業的難度。
如果孩子的學習不好,不要將失敗的原因歸為孩子不聰明,家長可以從學習態度(是否認真)、意志力等方面去尋找原因,千萬不要說他笨,讓他自暴自棄。
6、鼓勵孩子自我激勵
如果孩子能夠經常自我激勵、自我鞭策,他便有可能避免學業上的失敗。首先要幫助孩子樹立自我激勵的目標。其次要讓孩子學會自我暗示,經常對自己說一句激勵的話,如“我一定能成功”。再次是讓孩子在行動中擺脫消極情緒。如果孩子因為怕學習失敗而產生恐懼,重要的是告訴孩子采取什么樣的行動來消除這種情緒。
15歲的孩子不想讀書的原因:
1、壓力過大
大部分中學生出現厭學的情緒,都是因為壓力過大導致的。小學階段隨隨便便學習,成績都可以位列前茅,甚至還可以得到家長的表揚和掌聲。但是,進入到初中階段后,學習難度的增加和競爭壓力加大的中考,也會出現各種吃不消的情緒。而這種龐大的壓力,也會讓他們對學習無比抵觸。
2、叛逆期的到來
12到18歲的孩子,正值叛逆期到來的時候,這個時期,孩子會表現出一些和家長的矛盾。這是因為叛逆期的孩子,心智發育不夠完善和成熟,此時他們的心態正處于大人和孩子之間。所以,就在這個半熟不熟的時候,他們更容易被人誘導去做那些違反常規的事。叛逆期的孩子,因為對于許多成人的事充滿著好奇,比如早戀、賺錢以及一些社會娛樂活動。所以,他們也可能出現不想讀書的心理。
3、父母不切實際的要求
要求過高的后果是容易使孩子產生害怕失敗的心理,繼而導致上進心喪失和學習動力缺乏。特別是當家長采用強硬專制的手段時,孩子便會以一種逆反的行為報復父母的不公正。